执迷不悟 非法行医遭判刑 再敲警钟 走穴需严加监管

时间:2022-09-21 12:03:24

执迷不悟 非法行医遭判刑 再敲警钟 走穴需严加监管

案例回放

赵某是A市医疗机构医师,具有医师执业证书。自2005年起,赵某开始在B市某私人诊所行医,先后于2005年9月及2006年8月两次被B市卫生局行政处罚。但赵某仍然偶尔在该私人诊所进行非法行医活动。2006年8月16日9:00许,赵某在该私人诊所内用药物利凡诺为妊娠4个月的张某引产,导致张某腹痛、呕吐不止。次日,张某在B市妇女儿童医院抢救,但最终因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肝坏死致急性肝功能及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药物利凡诺引产方式为早期医院采用,现通常不再使用,引产时,若利凡诺过量,会引起急性肝肾衰竭)。2006年B市公诉机关以赵某构成非法行医罪提起公诉,经审理,法院判决赵某10年有期徒刑。

律师分析

跨地点行医致患者死亡 构成非法行医罪

关于非法行医罪,《刑法》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针对《刑法》第336条中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应如何准确界定,人们争执不一。

本案中,赵某虽然在A市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根据《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医师应按其执业证书上注明的执业地点行医,并没有到外院行医的资格。赵某去外地B市行医,其行为视同“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且造成了产妇死亡的严重后果,加之其执业期间曾两次被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为非法行医,故本案构成非法行医罪。

多点执业破冰前行 非法“走穴”仍需监管

对于非法行医的,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非法行医行为也构成侵权,侵权人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师多点执业也开始“破冰”前行,根据2009年9月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医师多点执业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新的执业地点,并办理相关备案手续,否则仍属于非法行医。应注意的是,该“通知”明确规定不包括医师外出会诊,即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并不等于医生可以“走穴”。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医务人员未经单位批准而外出行医的现象,被称为“走穴”。“走穴”医生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患者重伤或死亡的,国内已有多例判决,法院以《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了医务人员的刑事责任,即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笔者提醒医务人员,对于非法行医行为切莫小视。

链接

关于非法行医罪界定的最新司法解释

针对《刑法》第336条中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应如何准确界定,人们争执不一,有认为是指“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有认为还应当包括“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未注册或超越注册事项执业(包括超越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这就给司法实践中的司法裁量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有悖于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为了澄清非法行医罪的范畴,200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336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①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②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③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④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⑤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根据该司法解释,“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仅限于上述5种情形。上述案例中的赵某如果其行为发生在此司法解释之后,又不一定构成非法行医罪。

上一篇:复方丹参滴丸与缓释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糖... 下一篇: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