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生学习的时空

时间:2022-09-21 11:45:20

给学生创生学习的时空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创生性教学理念,本文从创生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怎样给学生创生的时间、空间,怎样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进行创生性教学等方面谈谈对创生性教学理念的理解。

关键词: 创生性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时效

新课程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变革,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是教学实践者成功的标志。创生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就是追求创造、生成和拓展性的教学。它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是创生性教学生成和发展的空间,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是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创生性舒展和发挥的舞台,提倡创生性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创生性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需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地的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地掌握知识已不再是教育唯一的目标;相反,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变得异常重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会决定、处理冲突、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者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创生性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上课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多讲,学生才能学会,生怕漏掉其中某一个知识点,但满堂灌降低了教学效率。

2.课堂上教师发问多,学生提出问题少。有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有的问题则提得太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

3.课堂上自学探究多,课前预习做得少。有的教师布置预习太笼统,只让学生看看书,使得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上课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预习,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表面上闹哄哄,实质上教学的重点都没有落实的现象。

4.教学目标单一,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少。有的教师没认真理解创生性教学理念,只重视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它的教学目标,甚至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技能的训练。

5.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对问题答题的“对”或“错”的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做题过程中思路与方法的指导。

(二)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上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创生性教学的运行,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做到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充分的创生时间、空间。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应最大限度地成为展示学生的平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多留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合作和探究,让学生在创生的舞台上充分发挥。

2.转变角色,给学生充分的创生权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是权威,教师讲的内容学生要无条件接受。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明确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责任,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权利。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有的即使不够成熟,甚至偏激,也要加以尊重,并加以引导。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智能的发展。

3.备课时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深入了解不同层面的知识基础,学生困难及实际需求,要设计预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让学生为创生性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延时评判”。延时评判是美国创造力教学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免对其他学生的思维以负面影响,而应该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其在和谐的气氛中想象,获得更多美好的创新灵感。

三、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进行创生性教学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体格。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对学生错误的结论应引导其找原因,真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创生性教学,提高教学时效

(一)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创生性教学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现在的教材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材主要选的是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体现它的多样、有趣、富探究性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只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开发进行创生性教学的宝贵资源,创意有方、引导有方、激发有方,就可以创造性、生成性地把学生带入一片新的天地。

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穷书生,一生醉心于功名入仕,屡考不中,考来考去,头发、胡子都白了,可连半个秀才也没捞上,但仍执迷不悟,不思劳作持家,中举前家贫如洗,连母亲老婆都养不起,饱受人们的嘲笑和侮辱,没有人看得起他,也没有人接济他。对此他逆来顺受,没有一点的人格和自尊,是一只“癞哈蟆”,是被封建科举制度腐蚀的典型。如果教师让学生更亲近课文,学生又可以发现范进中善良的一面:他知书达礼,不计前嫌,尽管岳父胡屠户曾训骂过他,但他中举后仍然回赠胡屠户六两多银子。他也不是一个无用的“书呆子”,见了张举人能应对自如,拿钱感谢岳父时将剩的“四十两银子”说成是“几两”。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范进的智商高。

又如《孔乙己》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孔乙己的形象,主要探究点是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是竭力争辩维护清高但又好吃懒做的人;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人;是被人们讥讽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是热心教孩子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屡遭冷遇”的人;是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作品也“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种苦人在世界各地都可找到,他同时在表现人类及社会中永恒的一个悲剧。像今天的网络红人“犀利哥”,他和孔乙己一样不被社会接纳,被人们嘲笑,只是媒体炒作的工具,只是原因不同而已,这也是孔乙己悲剧形象的普遍性。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会有不同的认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学生也一定能“生成”许多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我们会看见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二)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创生性教学

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只要我们用心识别、开发和运用,可用的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地、小草、荒山、小河,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都是同样的。2008年中国南方爆发的雪灾,是全国人关注的大事,雪灾的灾情可以结合媒体了解到,也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化,加深了解;汶川地震的惨状,我们不能亲眼看到,但灾后人们的爱心援助随处可见;“三鹿奶粉”的曝光,可透视食物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官员问责制等,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这些教材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他们会更有兴趣,丰富写作素材,解决作文中材料贫乏、陈旧的难题。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走出校园,注意观察,养成勤于积累,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可以给你丰富的联想,捕捉这一瞬间的灵感,并将这些生成的智慧,写进笔记本里;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商业发达,形象生动的广告语让你想象很多,将你认为广告语中的精华摘抄下来,并写几行分析语;出门在外旅游,每个城市中的市徽,每个旅游景点都有“眼睛”,抓住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摄影下来,并为之写一段解说词。“大块假我以文章”,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开发和利用这些课外资源,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精华拿出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这些活动可训练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大大地扩大学生学习的时空。

(三)利用教学“意外”及时进行教学资源的创生与开发

语文教师即使备课工作做得好,在教学中,即时发生的各种问题与景象也是无法预约的。如果充分利用即时资源,教学中的“意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会使教学中的“意外”变精彩。范进与孔乙己是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同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有许多相同点,又有许多不同点,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假设:若他们的命运颠倒过来,结果会怎样呢?孔乙己中举后会发疯吗?我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他会,因为中举是他的梦想,有的学生认为不会,因为孔乙己的耐挫力特强,打折了腿还去喝酒。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学生提到现在高考不限年龄,爷孙一同进考场的现象,还有的学生提出眼下大学生失业现象、“蚁族”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也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形成良性的“教”,也就能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是“真愚”,对传统评价“愚公不愚”提出批判意见。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研读课文,然后讨论、综合讨论的结果,最后学生迸发了许多智慧的火花,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训练,也树立了批判意识。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发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教师必须理解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抓住瞬间的机遇,巧妙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因势得寻,在课堂上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尊重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提出更完美的问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创生性教学,给了学生较宽的创生时空,但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行创生性教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基础,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创生的时空,充分利用创生资源进行创生性教学,学生创生性思维的花朵一定会盛开得灿烂,芬香逼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晓苏主编.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2008,(2).

[3]徐永平主编.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2008,(5).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下一篇: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实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