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挑战IBM

时间:2022-09-21 11:22:27

想要全面抗衡IBM?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品牌价值、深厚经验,方方面面均衡而不失协调,平稳而不失活力,但追随者们也并非没有局部突破的机会。“虽然IBM是IT界最大的公司,但并不意味着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得最好。”IBM中国区一位产品经理这样说。

拿着IBM在7月的第二财季报告和惠普8月的第三财季报告进行对比,会让挑战IBM的阵营大大失望。相比IBM那一份漂亮而不失稳健的成绩单而言,惠普,这个最具有挑战IBM实力的IT巨人交上的答卷让人大跌眼镜。虽然惠普第三财季的总收入增长了9%,达到189亿美元,利润却仅为5.86亿美元,而且与其它业务的良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服务器及存储业务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折合损失2.08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华尔街的预期整整少了38%。更引人注意的是,惠普5.86亿美元的盈利,还落在戴尔第二财季7.99亿美元盈利的后面。

8月12日,惠普的季度财报刚刚公布,其股票价格就大幅下挫13%,收盘于每股16.95美元,创造了自去年5月以来的新低。尽管企业服务器及存储业务已经不再是惠普整体业务的重心,但这样的表现还是加剧了人们对于惠普高科技形象的怀疑:难道惠普只能靠打印机、个人电脑这样的消费品来支撑盈利吗?要知道,惠普总收入是最接近IBM 的一家IT公司。

惠普CEO卡莉・费奥瑞纳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公司领导层,并且迅速撤换了三名高级主管,表示将会在提高公司产品利润率方面投入极大的关注。

相对而言,IBM的优势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硬件方面,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IBM的服务器销售收入达到了14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0%,超过了整个服务器市场5%的增长率;而其市场份额增加了1.7%,占到价值461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器市场的32%,居于首位。软件方面,IBM在销售额上落后于微软,但在企业级市场这一IBM的核心领地,微软对IBM目前无法构成威胁。而服务方面,IBM仍然毫无争议的继续领跑。

看得出来,面对IBM滴水不漏的表现,如Sun、戴尔、微软、Oracle、BEA、EMC甚至苹果等等这些将在局部上与IBM正面交手的挑战者们,要更多考虑的还不是怎么挑战IBM,而是凭什么挑战。周炜曾经在去年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特别强调,“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你可能有我们的技术,但没有我们的整合创新能力;或者你可能有我们的整合创新能力,但没我们的技术。很少人能同时具备我们的这两方面。”而并购了康柏之后的新惠普是最“合适”的一个。

最“合格”的敌人

尽管《商业周刊》在最近的文章中质疑,惠普并购康柏两年多之后,是否还有消化不良的现象?但实际上,惠普多数业务在第三财季中的表现还都算不错。打印机产品销量攀升8%,软件销量增长17%,个人电脑方面增长19%,即使是和IBM直接缠斗的IT服务也有着12%的增长率。 所以,尽管华尔街的信心受挫,但当卡莉说,“我相信我们做出的改变将会使公司在企业服务器以及存储市场的疲软状况有所改观,并且在下一个季度重新迎来盈利的高峰”时,还是有许多人士表示了正面的态度,比如IDC的分析师John McArthur就明确表示:“惠普拥有众多技术和工程人才,他们有能力扭转劣势。”

这毕竟是唯一一家以“全面抗衡”姿态和IBM进行交手的公司,而这样的姿态出现在卡莉坚定的兼并康柏之后。“惠普之道”中随之被加入了许多更加贴近市场的部分,即使对于“创新”,卡莉也大力选择了更加积极的态度,而不再因为追求完美技术而丧失市场先机。比如紧随IBM“随需应变”之后的“动成长”战略,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持续仔细地描绘实景。

而卡莉在今年年初大力推广的数码战略,也是走在了其全球的组织机构调整之前,在今后两年的关键期,它将努力突出自己的优势领域,比如打印及成像业务。“我坚信,惠普的每股收益在今明两年将每年增长20%以上,”卡莉在今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给投资者们打气。从今年11月开始的惠普新财年将是惠普全面挑战IBM地位的关键期,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在前不久透露,“从2004年11月开始,我们会用一年的时间来借助‘动成长’战略成为市场领导者。”

尽管孙振耀对于“市场领导者”的具体领域语焉不详,而且“要成为全球第一大高科技公司”的说法也有些泛泛,但对IBM和惠普两家巨无霸型的IT公司来说,全年总收入的较量势必将在2005年达到高潮,而惠普如果能及时调整步伐,与IBM的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依靠并购来应对改变格局的举动已经司空见惯。即使是IBM本身,当初为加强其中间件产品的实力也先后收购了Lotus、Tivoli、Informix、Rational等公司,从而将自己的软件集团的核心优势彻底打造成形,而这一部分无疑是IBM来获取高利润率的重要一环。软件与服务当然是紧密而不可分的,因此,始于2002年的收购普华永道咨询部门一案一方面让IBM的软件找到了着力点,另一方面,成形的软件集团优势也会进一步促进IBM的服务业绩。

想象中的敌人

尽管难以像惠普那样对IBM全面挑战,但最近发生在Sun和Oracle身边的一些收购传言,还是让IBM竖起了耳朵。据外电报道,Sun的新总裁乔纳森在最近表示,Sun公司正在考虑收购Novell,而Novell刚刚在今年年初完成了收编德国著名的Linux厂商SuSE的工作,其中IBM还给Novell追加了5千万美元的投资。从两家公司的现金和市值来看,这项收购看似可行,而且收购Novell的消息也让Sun众多的追随者和分析师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样的举动至少说明,Sun正在悄悄进行着商业模式的转变。

“如果作为Sun分割硬件和软件部门的开端,收购市值26亿美元的Novell公司才可能有意义,但现在实施这样的并购,对Sun来说跨越太大。”有证券分析师这样说。而事实上,过去一年半时间里,Sun已经收购了若干家小公司以加强自己的软件业务,而且最近也开始对一些长期的企业客户以捆绑方式搭售自己的 Solaris、Java 及其它软件。看得出来,Sun在复制IBM的某些经验。

虽然表面上IBM和Sun在谈起对方的技术优势时都是一副颇为“优越”的态度,但在这样的态度背后,大家的潜台词不言自明。Sun在结盟AMD、接纳Opteron平台之后,在服务器的全线产品上均具备了与IBM抗衡的能力。IBM采用全新Power 5芯片的Unix服务器p5的推出与其说是进攻,还不如说是防守―“新的财年,在金融领域,我们会去‘进攻’每一个IBM的客户。”这是在8月6日的2005财年Sun公司合作伙伴大会上透露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且Sun在自己硬件平台的核心价值之上,也已经清晰的流露出要从硬件供应商的角色逐渐过渡到重点发展软件乃至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路。而Sun会从一个“也销售软件的电脑制造商”变成“也销售硬件的软件与电脑服务商”吗?

Oracle肯定不会生产硬件,但是Oracle收购仁科案还没有了断,它又把目光盯到了BEA的身上。Oracle的CEO拉里・埃里森早在去年1月就已经透露出这样的想法。而假设这些收购都顺利,那么,在IBM面前,一个在数据库和中间件领域内的庞大敌人就要出现了。可这只是假设,先不考虑美国司法部的法律干预,IBM自己就绝不会坐视不管。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Oracle的优势在于更善于造势,出手快,入市早;IBM则以不变应万变,技术基础坚实,而且四面交好,IBM的“捆绑销售”方式是Oracle所做不到的。不过,截至5月份,Oracle共有85亿美元的现金和投资,而且还在不断积累。

最可怕的敌人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IBM和微软的关系:IBM和微软像是一对离婚的夫妻,他们在很长时间里既相互尊敬又相互厌恶。他们以前是合作伙伴,现在仍然在需要的时候根据实用主义原则进行合作,但是他们相互也是凶残的对手。

这样的直接对话发生在IBM的传统领地内。微软要把其在PC上积蓄的强大优势向PC市场以外扩张,并积极的努力进入利润更加丰厚的企业计算市场。IBM用Linux一面从高端上击溃Sun,另一面,作为类Unix的低价格商业化版本,Linux对于一向出现在低端IA架构服务器上的微软操作系统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而且绝大多数人都默认,微软是Linux的最大敌人,IBM是Linux的最大靠山,因此……

问题的关键在于,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强大势力的确让IBM感到非常不安,而这样的不安,恰恰说明IBM很清晰的看到,IT未来的方向是软件,一贯“软件为魂”的IBM绝对不能再犯如早年OS/2那样的错了。盖茨已经放出话来,取代IBM的主机技术对微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十年内就会发生”,“十年后,真正硬件的成本将下滑到几乎免费的水平”。

IBM最近的一次重大收购发生在2003年年初,IBM用21亿美元买来的Rational是一款面向中间件的开发工具套件,“几百万名程序员目前已经习惯于采用微软工具软件编写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软件,”有分析师认为,“收购Rational将会帮助IBM追赶微软的脚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微软的一大打击。”

不过,除了惠普之外,这些挑战者们的威力都很难影响到IBM的整体,局部的优势又很难连成一片。即使是惠普,在IBM面前也还是显得底气不足。但看似无懈可击的IBM仍然有弱点,比如其内部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为人诟病,人均收入总是在前十大IT厂商的末尾徘徊;全球超过30万名员工的庞大规模又必然使其面临管理难题,产品线复杂也会带来机构臃肿等等弊病。看得出来,IBM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在自己内部。

上一篇:(新银行业)如何布局金融生态链? 下一篇:百联:从舰队到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