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下外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1 10:47:53

浮动汇率制下外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人民币汇改近4年来,对中国外贸企业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应通过积极调整经营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大力吸引人才等措施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关键词:浮动汇率 外贸企业 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多来,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因子首推外贸企业。最早从浙江温州起家的小作坊到现如今进入世界500强的中粮集团,各类外贸企业在这段时间中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段发展之路。外贸企业的概念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进出口配额业务,很多企业集产供销于一体,同时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多元化经营。大企业更是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催生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2005年的汇率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事件,它让我国彻底实现与世界接轨。在新形势下,那些昔日活跃的因子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的外贸发展现状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两种汇率实行并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确定为8.72元兑1美元。较之以前的官方汇率贬值33%。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产品获得极大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也会得了比较优势。在之后的近20年发展中,中国逐步取代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在这过程中,以出口见长的各类外贸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彻底打开了通往全球的大门。从其以来受到国外各种贸易壁垒限制的中国产品一跃而出,世界也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中国制造。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中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幅达到36.4%。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从2492亿美元增加到7620亿美元,5年增长了两倍,这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是没有过的(详见表1)。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排名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渐进式改革后,人们对中国外贸产生了担忧,认为汇率的变动会产生不利的效应。但是2005年、2006年、2007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8.4%、27.2%、25.7%。企业给出了优异的成绩单,直到2008年,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回落。但主要不是因为升值效应所致,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因2007年9月爆出的次贷危机陷入衰退,美国的消费市场收缩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需求,在2008年3月投行贝尔斯登的破产加剧了国际市场的风险意愿;中国政府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使得该类产品出口政策性成本提高;中国在2007年连续六次提高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的紧缩促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新劳动法的实施;出口超常规增长后必然进入周期性减速;等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也提高了我国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削弱了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企业必须积极调整经营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大力吸引人才,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浮动汇率制下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汇率的升值加速了落后企业的淘汰速度,有利于外贸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中国企业议价能力的增强。以往我国政府为了扩大进出口,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进口外贸的优惠政策,如为企业提供以出口退税、国别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出口业务,增值税的退税使得一部分外贸企业主要实施以低价格占领市场的策略,竞相杀价,使得外国客商从中得到了许多原本是我国企业应获得的利润,甚至很多中小出口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长期为零甚至为负,仅仅依靠出口退税才能维持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这对企业自身和国家而言,既是很大的风险,又是对市场秩序的一种巨大破坏,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人民币升值,迫使我国出口企业转变以往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进而依靠在优化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经营革新上的优势,在竞争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凭借管理、质量和技术,靠实力占领国际市场。这样便使那些综合能力更胜一筹的企业在市场中胜出。对于进口业务,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别补贴的作用不再明显,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汇率上出现的有利的变动来实现既定的利润,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家也可以将原先的这部分支出转作他用。

2.汇率的升值降低了企业向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成本。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进口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增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而言,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设备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价格将出现相当的下降,外贸企业的相关支出可以减少;同时,节省下来的资金可用于相关设备或技术的研究,力争实现设备的国产化。

3.汇率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贸易摩擦。一方面,我国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在日常贸易往来中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美、日、欧盟内部的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经常以人民币汇率为题,对中国发动贸易攻击,近些年来我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关键点便是发达国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也同中国发生数量不少的贸易摩擦事件。这些昔日的伙伴也因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国际市场与传统的中国制造产生的竞争。由此可见,人民币是否升值,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人民币适时适度升值,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还有利于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不利影响

1.生产成本难以有效控制。由于美元的贬值、汇率的变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如铁矿石、铜、玉米、大豆等,从2007年初到2008年6月,涨幅基本上都在60%以上,其中的铁矿石价格更是连涨数年,不仅影响了钢铁厂的出口竞争力,更导致下游相关产品的全面涨价,造成有的企业的生产成本价格高于出口产品的价格。我国的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弹性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度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等原因,浙江温州,广东东莞的几十万家从事外贸的企业,近半数左右面临倒闭。

2.经营风险增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汇率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外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贸易中,对那些销售货物多采用以赊销为主要交易方式(即主营业务收入中应收账款占比重较大的企业),或已签了订单的外贸企业,但是交货日期通常要推后半年甚至3个季度的企业,以纺织行业为例,为了赚到更多的利润,企业努力做到早接单,从接单到订单分配,从采购原料到加工再到成衣质检一般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样在产品完工后可采用海运的方式发往目的地,虽然路途时间较长,但运费却比航空运输降低不少。此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外商看到有利可图,便会想出各种办法延时结汇,导致企业出现资金压力,带来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形成直接的汇兑损失。由于我国外贸机制和金融尚不健全,缺少成熟的外汇市场,加之一部分外贸企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位,忽略汇率风险,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进一步加大了出口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造成企业经营状态恶化。这也是贸易企业反对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恶化程度随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市场的企业,如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财务恶化程度可能更严重。

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一)降低成本

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利用价格更低的人力资源、数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

西部的基础设施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西南地区的成渝经济区、西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初见成功。一系列的新增长点还包括西部地区各省的省会城市,资源密集地区,以及对外开放的口岸地区,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外贸企业的内陆落脚点。

目前,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人工成本将出现刚性上升,沿海地区因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生活成本高企使得过去那种依靠内陆廉价劳务输出加便捷海运出口的比较优势将彻底消失。企业转入内陆可以减少劳动力每年的交通支出以及在沿海地区必须支出的高额生活成本,让他们离家不离乡,这样员工可以方便照顾家人,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企业会从中获取更多的非物质形态的人力资源价值,从而将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化解劳动成本的上涨压力。此外,方便的内路运输成本较低,不会使企业因距离出海口较远而多支付运输成本。

(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实现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资本输出。

我国的一些外贸企业,无论大小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企业不再以单纯的成品、半成品进出口业务为主,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从原来的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加工外包模式发展为在前端增加产品设计这一环节,在后端增加批发经营和终端销售这两个环节,特别是后两个环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网络销售模式,以极低的成本进入目标市场,以求将尽快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企业可采取以一个大企业为轴心,多个中小企业共同加入的一个企业战略联盟的形式,相互取长补短,一起走出去。一方面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内部化优势在联盟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技术共享以及良好的资金融通等等。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9年5月18日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旨在鼓励境内机构更多地进行境外投资,计划简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外汇审批程序,以便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不仅是企业可以绕开外国针对中国设立的种种贸易壁垒,而且对于企业第一时间掌握目的国市场变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来源。

当然在实施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需要迅速了解海外市场及客户群、市场竞争对手、全国性分销构架和监管环境。地方性法规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对环境责任(如果有本地制造企业),缺陷产品的产品责任和劳动法规的限制。更不用说政治上的反对。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合作

加大企业在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与银行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应对汇率风险。

汇改以来,一些外贸公司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远期结售汇的方式规避汇率变动风险。2008年,将其他币种外币全部远期结汇成人民币,并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集中进行资金运作,较好的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而部分国有企业,两年来汇兑出现较大亏损,某上市公司在2008年内因一项大宗出口业务就造成2000余万元的亏损,体现出一部分大企业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较差。

因此,所有涉足外贸的企业都应该建立了专门进行汇率跟踪研究的团队,组织力量密切监测人民币兑各主要币种的走势和变化(详见表2)。在出口签单前,预估出回款时的汇率水平,据此换算出产品的合同定价。出口成交后尽快回笼单据,及早收汇、结汇。对于具有国际金融商品属性的业务,企业可通过对加元、澳元和新西兰元的外汇操作对冲由国际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加大控制回款期较长的业务力度,尽量减少外汇资金在途占用。紧密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开展远期结售汇、掉期及押汇等各种业务,锁定汇兑成本。同时,通过调整外汇资产及负债结构、增加关联企业贷款、贸易融资等措施,寻求外汇资产负债的平衡,对冲汇率升值的损失。

结论

未来,中国将更紧密地融入全世界,外贸企业作为中国改革的一支新生力量将面临种种新的考验,因为它们是中国最早与世界接触的经济体,所以我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业务,向更高级的企业形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放弃那种简单、粗放的理念和模式,戒骄戒躁,脚踏实地,重视知识和人才。

参考文献:

1.WTO经济导刊

2.温•霍恩比,鲍勃•甘米,斯图尔特•沃尔著.企业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3

3.蒂姆•欣德尔著.管理思想. 《经济学家》丛书.中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毅,工作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管制问题探析 下一篇:产业结构调整下中西方投融资环境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