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9:01:41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及其他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很不理想,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浅显思考。

一、正确认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误区

1.误区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主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不应成为全部内容。

2.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

3.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要搞心理测验,但过多的心理测验会带来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许多受测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许多家长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些情况表明,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险的。

二、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内容

笔者认为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考虑内容的相对完备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心理的指导

学习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从学生开始学习生活之时起就抓紧抓好。

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情感教育课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性心理教育

在中学阶段,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应进行性心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克制力,帮助他们培养广泛的兴趣,丰富业余生活,用理智支配情感。

4.人际关系指导

青少年学生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父母之爱,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5.健全性格培养

中学生的性格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变化中的性格不仅是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一时期性格发展可能左右人的一生。应抓住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加强良好性格的培养。

6.耐挫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挫折及其导致的反应遍及人们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遇到的各种刺激因素增多,学习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当他们一时难以克服和消除这些障碍时,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挫折状态。挫折容易引起他们的消极行为,如退缩、敏感、攻击等,如果多次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严重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人格的偏向发展。因此培养他们的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7.自我心理修养指导

一个具备了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人,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适应变化迅速的社会生活,保证心理健康,才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三、在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协同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四、积极探索与开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实施,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积极的探索。

1.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咨询工作面对的是在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个别学生,而面对大多数学生,应开设一定的心理辅导课,以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单靠个别部门和个别教师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培训骨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形成重视心理素质,关心心理健康教育的风气。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八义集高级中学

上一篇:对比在写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