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及其价值观的演变

时间:2022-09-21 08:41:27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及其价值观的演变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 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价值观念

大批走出土地和家乡,到异地打工、经商的、民工潮现象,从80年代初至今已历时20多年了,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变化和更替,学者以农民初次外出打工的时间是在80年代还是90年代为界,将前者称为“旧生代农民工”,将后者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两者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时代和年龄上,更体现在社会阅历、教育状况、生活期望、行为方式,乃至于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如果说旧生代农民工基于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农民在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新生代的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则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1.价值主体的自我性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背景比旧生代农民工优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他们基本上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无需承担过多的来自家庭的生存压力和责任,有条件寻求自身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家庭的中心,更习惯于被家人关注,也更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新生代农民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丰富的个性,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希望和理想在思维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主观的认识和选择,更强调以自身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在外出动机上,他们已由“经济型”转向“生活型”,不再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群体。在就业目的上,他们已从“挣钱”转向“挣钱、见世面、谋发展”等多重目标,许多人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是“年轻人有无作为和出息的标志”。他们更倾心于驻留五彩缤纷的城市,即使遇到失业这样的困难也不愿意回乡,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外生活,因为城市能让他们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因为城市能提供更多他们期望的、而农村给予不了的实现梦想的机会。

2.价值目标的务实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在城市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下,在社会分配的某些不公现象的刺激下,表现出更多的对生活不满足感,流露出对物质利益和金钱的渴望和向往。在价值目标上则更趋向功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发展自己、争取权益、融入城市、适应当地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追求和仿同城市生活。在直接面对城里人的交往活动和闲暇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的整饬,通过从众和对时尚的追随来消退自身的乡土气质,一些人,尤其是女性还刻意标新立异、化妆美容。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改掉一些诸如闯红灯、乱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陋习,在生活方式上向城市靠拢。(2)重视学习和受教育。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意识到“不敢面对竞争,将永远无法摆脱贫困命运”,“竞争主要靠知识、技术和能力”。有些人开始后悔在校期间没有好好学习。(3)谋求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平等的权利分享。新生代农民工期待的不仅是外表的“进城”,他们最渴望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即享有“国民待遇”。在利益诉求方面,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诉求基本的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诉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希望政府畅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增强社区选举的民主性和广泛性,保障他们的选举权。一部分民工则希望能参加城市社会组织或团体。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要求的“不仅是一个饭碗,而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3.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复杂性表现在:一方面,数千年的农民特有的自然经济价值观,在人们深层次意识中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效益、竞争、契约等新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其中还夹杂着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碰撞,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价值标准不再单一和固定,价值选择更多样化。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目的上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 ,有“依靠勤奋工作”的,等等。在婚恋观、观、家庭观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演变评析

1.应当坚持辩证的观点

透过复杂的表象,我们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现状具有两面性,即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的相互交织、相互矛盾。呈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多重心态。新生代农民工正是在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转换中,思考和寻求新的价值体系的整合。从总体上看,改革、进取、创新、务实是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化的主流,这种变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适当的社会诱因下,易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缺少全局性的眼光,在遇到困难时,易消极、颓废,甚至心理失衡,出现非社会性的或性的行为。

2.应当坚持联系的观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的变化不是孤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亚价值观”或“从属价值观”,是社会公众价值观变化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演变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影响范围之外。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崇尚个性、强调主体意识,但在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选择中,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独立思考、选择的成份并不多,常常跟随“流行”的观念而变化,在对人生、理想、职业的看法上,较多都是从社会人、经济人的品行现象,或从生活周围发生的事件中嫁接的,以此用来构成自己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3.应当坚持发展的观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并非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是恒常不变的。这种易变性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不成熟性与可塑性,也取决于真理的实践性、相对性和事物的发展性以及社会化过程的连续性。因此其形成与演变也具有一定的渐进性,表现在对价值的认识和选择上有一个积累、选择和矫正的过程。在整体前进的过程中,难免有一定时期会有停滞或倒退,也有些人会蜕化和堕落,但总的趋向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总之,在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深化改革的今天,把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置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辩证的思考、理智的分析,剖析其核心内容,把握其心理运行轨迹,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去引导、规范他们,使其自觉摒弃、清除思想意识中的负面因素,在他们身上铸就一种符合时展和改革精神的文化性格,才能使他们顺利地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宝明.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J].社会2004,(5):9.

[2]于海.价值观和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J].复旦教育论坛,2009,(3):14.

上一篇:低碳经济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况及组织、调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