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走进心中

时间:2022-09-21 07:58:57

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以提高个体的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是中学德育尤其是高中的德育教育,受高考“唯分数论”的影响,似乎排在了分数的后面,虽然很多口号喊得很好,但是真正落实起来确实“雷声大雨点小”。从教以来,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与同学们亲切沟通交流,授课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但是我心底愈来愈清晰地感觉到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德育绝对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课,甚至是教育的第一课。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德育便是得“民心”的最好途径。德育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心与心沟通的最好课堂。下面仅就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做一浅谈:

一、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包括尊重学生和尊重规律,学生的校园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平凡琐碎的,有一定的重复性又充满了乐趣。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依据事实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我的经验是德育教育最好围绕学生生活中小事设计教育方案,由小及大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在班级中,我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由学生自发提出应自觉做到的若干事情。每个学生都提出一件或几件平时应该自觉做到的事,然后讨论提炼形成班规的一部分。像顺手拾起地面碎纸、顺手关严水龙头、遇见老师要问好、为父母端杯水、自觉排队等要求,在我的班级已是常态化,同学们感觉做这些事很自然,而不是说做这些事还需要表扬。又如在“做道德之人”的德育中,我采取布景小品的方式,紧扣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方针,以校园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主线,分别截取校园、家庭、社会中三个场景,以生活中小事为矛盾纠纷,由同学们以小品形式表演,然后同学们讨论,在讨论中理解道德涵义,效果比较好。

二、注重创新性

我想,创新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追求的,没有创新,就没有了延续的活力,一些流传千年的老字号尚且需要创新,况且是我们做教育的,必须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社会在变,尤其是学生变化更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与社会发展同步,我们的德育才能算得上是名副其实。德育的创新应该表现在德育手段、德育形式、德育内容等方面。首先,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传播,大众传媒,网络文化,都在飞速发展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有些甚至是对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产生了不良后果,成为教育的反作用力。这些新的知识尤其是网络技术知识包括网络用语,需要我们教师去掌握,恰当地去利用,善于引导,用好正确的一面,也能取得奇效。其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形式符合学生接受心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去发现变化、发现问题,进而去设计德育教育。最后是教育内容要新鲜,传统的一些教育案例、模范事迹恐怕对学生已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为时代不同,观念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利用一些案例去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收到效果。

三、提高艺术性

百度百科搜索“艺术”定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而目前社会,“艺术”二字代表的含义五花八门,有些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东西都统统放到“艺术”这个筐里,让人言不敢提“艺术”。但是我想说,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德育,就更要讲究艺术性。提高德育艺术性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德育要打动学生的心,要引起共鸣,只有触动了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德育。人,最难改变的就是心。成年人的观念和思想多数难改变,但是学生不是,他们处在一个形成的过程。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大街上一个小小的现象、新闻中一个事件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影响,继而影响到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那么细想学校的德育地位岂不更是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德育,要珍惜每一次教育机会,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合格的人才。因此,德育一定要讲求艺术,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教育,接受艺术氛围下德育的熏陶,让学生自己领悟生活的真谛。

四、增强实效性

德育必须有效果,没有效果就是失败,班级里热热闹闹,出了教室依然如故,那应该是教师最大的心痛。知行统一,一个古老的话题,甚至是一个辩题。教育追求的目标应该就是让受教育者做到知行统一,也就是说到做到。在这一点上,我感觉社会对我们的反面影响太大。有时看新闻事件调查,很多人说和做是两回事,再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不往明白了说,而且这样的事情还很多,这也让学生对社会产生了疑惑,也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怀疑。试想,若没有高考,我们的学生还这样乖乖听话吗?但是我认为,即便没有高考,德育教育也是必需的,而且是首要的,先学会做人,是大家的共识。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追求说到做到,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增强实效性,不一定是传授了多少道德知识,而是如何使学生把这些内容化为个人的素质。我们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受到了教育,是否心灵受到了真正的触动,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思想震动,是否收到了持久的教育效果,学生是否说到做到,这才是检验德育的根本。做为德育教育,必须增强实效性。

“德育为纲,心育为本”,愿德育能够走进教师心中,走进学生心中,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汽车4S店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梳理、整合、提炼,变“错觉现象”为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