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21 07:37:20

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向深入,如何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各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而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而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即研究性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研究性学习属于后一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从而使学习的过程甚至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懂思考、评判、应用、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发展的阻力。作为发现学习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一种可享用终身的丰厚回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思维的科学性原则。培养探究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根本目标。探究思维既然是一种思维形式,就得尊重思维的逻辑思维性和科学性。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小心求证――解释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进而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发展探究能力的渐进性原则。科学探究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感悟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所选内容的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又要考虑给予学生的引导适量的问题,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

3.探究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有序原则。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有效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必须努力挖掘师生互动这一老概念的新功能,这应该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突破口。

三、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探究内容的二次开发,以实现探究的多样性

新课程教材上下两册,仅活动与探究实验就有20多个。如何确定最佳形式来组织探究实验的教学?如何重组内容,从何处契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既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照搬,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边设计边实施边修改。这就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注意探究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设计的教学形式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条件,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探究热情,这样的形式就是合理、有效的形式。

3.注意协调课程要求与教学实际间的差异

新课程理念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品质及知识技能获得同步发展。然而,学生们在长期的接受性学习环境下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定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初三化学新教材与现有的实验设备又严重脱节。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是教学设计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4.注意探究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又指导生活。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用意识,从而形成和发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由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的实验探究可引申出燃料的充分利用问题;再提供一定的用品,如水、剪刀、烧杯等,由学生自行探究如何将燃烧的蜡烛熄灭,从中找出灭火的原理;继续引导:什么方法灭火最有效?生活中遇到火灾如何灭火?如何逃生?从而避免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而忽略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这正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二中)

上一篇:课堂生命在于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下一篇: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