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堂英语课

时间:2022-09-21 07:07:49

如何备好一堂英语课

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围绕这一教学宗旨,在教学实践中我立足于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备课

首先,要精心准备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精读课的每一单元都安排有课文、词汇、注释、练习等几个部分。课堂上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个部分,才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该堂课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仅词汇教学这一项,就有必要认真考虑。究竟生词单独讲解效果好,还是放在课文里讲解效果好,我认为,这要视生词多少而定。如果生词太多,备课时就要确定哪些词宜于单列出来放在课文外讲,哪些词最好放在课文里结合课文讲,这样做可以避免两种不良境况:一是教师一讲到单词便开始一个词一个词的讲下去,使学生感到乏味,思想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二是教师把大量的单词放在课文里讲,容易使课文中断太多,讲课文便成了讲单词,将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打破了课文讲解的整体性。而将过多的单词适当地分开讲,学生在课堂上便会较轻松地掌握每一课所学的单词和课文里出现的语言点。课前备课还要考虑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课文、单词和练习的关系;要使每堂课的教学保持联系性和统一性;要弄清楚哪些内容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等等,诸如上述种种情况,都要精心准备,细心策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才艺和授课技能,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前要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立足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愿望和热情,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并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兼顾较差和较优学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诸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学英语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善于同学生接触和沟通,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热情等心理变化。同时要定期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听取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他们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通过辩证的分析和判断,及时总结经验。总之,课前备学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去,注意观察和总结,经过长期的实践方能有度有节地备好学生。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导演。对于每一堂英语课,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其组织才能和导演技巧,把英语课上活上好。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一种语言工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挖掘英语语言的可表演性,逐渐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自身的“导演技巧”,活灵活现地把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比如,英语中表情词汇,没有必要用语言来描述,只需要用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分别演示一下两个动作,学生便会一目了然,而且记忆长久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但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语言的抑扬顿挫等,要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发音。课文讲解时,应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授课的中心内容,这样,除了英语听力课之外,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不过,遇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及复杂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汉语,但要避免说一句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使部分学生不用心听英语而分散精力去听教师讲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听力,另外这种教学法等于一堂课讲了两次,一次汉语,一次英语,浪费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授课过程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学习积极性高、自觉性强,成绩在中上等的学生希望教师多讲英语,以便更多地接触英语;而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则更多地希望教师用汉语授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动一番脑筋,做好大量的幕后工作,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英语授课时的难易度。而确实遇到学生听不懂的地方,则以反复用简单的英语解释为宜,不必用汉语。

英语课上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张开嘴巴,引导他们说英语。目前,不少学生学的英语被称为“哑巴英语”,究其原因,无外乎没有给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导致学生学英语十余年,从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英语,英语能力仅仅体现在笔头上的做题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启发式,对话式教学,给学生有张嘴巴说英语的机会。另外,布置一定量的口头练习,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当堂发给学生一些简易读物让他们阅读;经常让学生做一些看图说话,故事接龙,每周一议等即兴的英语口语表达练习,以此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愿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结合分析课文来讲解英语的读写技巧。每讲完一篇课文,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做练习,而是要及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加以总结和举例,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挑选典型段落,从文章的语篇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和欣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提高他们对英文文章的审美意识,增强对英文文章的理解。然后,再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模仿练习,以提高和完善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课堂上教师是“向导”,是“导演”;学生是“上帝”,是“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不顾学生是否听懂,能否接受,只顾自己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授课,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变化,如果学生听课带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异常活跃,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已认可;反之,如果学生上课时表现出不耐烦,开小差,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等情况,除可认为这些学生是由于睡眠不足,提不起精神之外,一般可认为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持否定态度,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套路,想方设法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停下来对这些学生大吼一通,横加责备。另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细枝末节,也要留心观察。比如,围绕教学内容的题外话是否运用恰当;每次的作业量是否合适;听写或默写内容是否必要等等,课后都要及时加以总结。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作的初浅探索,还有待于今后不断的完善和充实,愿与同行共同商榷。

上一篇:“照葫芦画瓢”之妙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自主学习及能力、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