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5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1 06:58:32

川崎病52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学习和探讨川崎病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川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52例中,男35例,女17例,男女比例2.01:1,平均发病年龄2岁2个月,合并冠状动脉损害13例,发病率2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轻或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9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2008年收治川崎病患儿52例,男35例,女17例,男女比例2.01:1,发病年龄2个月~1岁7例,1~3岁19例,3~5岁15例,>5岁11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2个月。

方法:①对临床表现、实验时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情况进行汇总。②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③诊断标准:均符合薛辛东著《儿科学》(2005年8月第1版)川崎病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52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平均热程为5~14天,体温一般在38~40℃,多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皮疹为多形性,呈猩红热样、麻疹样或斑丘疹样,多在发病2~4天出现,5天后消退;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升高47例,正常5例。中性粒细胞增高49例,正常3例。所有病例均有血沉增快及血小板升高。心脏三维彩超检查有13例发生冠状动脉损伤。

治疗:所有病例一经确诊,即给予静脉IVIG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用法用量为:IVIG 2g/kg,连用1~2天。一般在用药后72小时之内退热。有3例在用药后>72小时仍T>38℃,追加半量1g/kg 1次后退热;阿司匹林50mg /(kg•日)口服,热退后3天逐步减量,热退后2周左右减至5mg /(kg•日),直至恢复正常。总用药时间为8~12周;1例合并肺炎者加用抗生素,5例血小板显著升高者加潘生丁3mg /(kg•日)口服。其中发病10日进行治疗者19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8例(8/19)。

经统计学处理,X2=4.67,P

讨 论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发病率15%~25%[2],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损伤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减少或减轻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用IVIG和口服阿司匹林。IVIG可降低免疫反应对机体的损害,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早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00-201.

2 赵利健,韩波.韩秀珍川崎病16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0):732.

3 医用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326.

上一篇: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下一篇: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前牙严重冠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