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4:47:24

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的思考

一、建设创新型县(市)的内涵和特征

建设创新型县(市),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生产方式根本转变和科技跨越式发展;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城市之魂。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精神突出。自主创新精神深入人心,市民普遍具有创新意识和理念。二是创新产业发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进步,形成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品牌。三是创新成果丰富。充分运用市内外自主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人才聚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四是创新环境优越。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气氛活跃,环境良好。

二、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的基础和条件

建设创新型县(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十五”时期,临安全面推进强市名城胜地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建设科技强市,为创建创新型县(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临安继续保持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省经济强县(市)的优势地位,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规模企业总数已突破500家,亿元企业达到42家;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12个,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照明电器、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传统特色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装饰纸、精密元器件、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去年国家火炬计划临安电线电缆产业基地落成,进一步提高了临安市电线电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在造纸、纺织、化工等行业得到初步应用。较强的产业制造能力和较好的产业配套条件,为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是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近年来,临安市积极创造各种人才、智力为我所用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大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全市2005年的人才总量已经达到38792人。尤其是浙江林学院,为临安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才支撑,该校拥有32个科研院所,1个省属高校创新基地、5个省级重点学科,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1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37项;市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每年该校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落户临安,一批关键性科技成果在临安得到转化和推广。另一方面,临安市充分发挥离沪杭等大都市较近的区位优势,注重加强与沪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善于借用“外脑”、引进“外智”,推动临安市科技进步,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3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浙大、浙工大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这些都为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目前,临安已初步形成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在平台建设上,建成了省级山核桃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照明电器、牧业、竹笋、竹制品等4个本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了杭州市级科技孵化中心,每年在孵企业10余家。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总数达到39家,全市大部分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建成开通了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临安分市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架起了沟通对接的桥梁。同时,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如浙江天屹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国产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物法拆分制备D―泛解内酯及用于生产D―泛酸钙和D―泛醇”项目获得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全市还涌现出了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四是持续改善的创新环境。近年来,临安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实施了《临安市推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临安市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和意见,稳步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的投入,积极营造四个“尊重”的氛围,认真开展各类创新先进表彰、奖励活动,注重宣传推广创新典型等,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同时,市科技局、经发局等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服务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对照建设创新型县(市)的要求,临安目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财政性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不健全,政策的边际效应、比较效应不明显。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没有真正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工业领域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偏少,尤其是真正能够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并组织实施的企业家资源更为稀缺。风险投资还没有发育,担保、技术成果交易、评估、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企业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大部分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规划,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还不明晰。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源性动力明显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新技术来源,更多偏重于模仿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不适应自主创新要求,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和效率不高。三是自主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在自主创新上的引导力、执行力和调控力有待加强,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同业“模仿竞争”、“压价竞争”较为突出,知识产权被仿冒、被占有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需加大。

三、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的目标和措施

临安建设创新型县(市)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品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县(市)。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著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专利授权总数达到1500件,规模以上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名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额的50%以上。具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1.集聚创新资源。一是集聚人才。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营造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环境,鼓励他们进行“二次创业”。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努力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人才。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灵活采用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才引智,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高端人才。二是集聚信息。整合集成有关信息资源,建设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拓宽科技信息平台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三是集聚资金。积极发挥政府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市内外商业性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引进国内外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来临安创业投资。

2.整合创新机构。一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自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县(市)的主要任务列入干部任期考核目标。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加强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时期,新增一批省市级以上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机构的投入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制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与研发创新的规划。加强共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电线电缆、绿色照明、医药化工、农特产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支撑。三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绿色硅谷”合作,建立市政府与浙江林学院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有效的协商议事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企业与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四是加强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社会化和网络化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科技信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创新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完善创新机制。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创新型企业倾斜。二是健全竞争机制。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选认定活动,建立和完善实行科技经费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的管理模式。三是健全评价机制。加强政府总体规划、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改革科技评审和评估制度,完善职称评价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四是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机制,推进重大科技和创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政府科技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

4.优化创新环境。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省和杭州市的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强市建设步伐,研究制定《临安市建设创新型县(市)的实施意见》,形成较为完备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二是抓好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争创各级名牌、申报各项专利,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活动。三是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创新型县(市)的舆论引导,提高全市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程度。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

(作者单位:临安市委政研室)

上一篇:加强孵化器建设 自主创新的一个关键之举 下一篇:构筑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