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04:14:50

不同处理方式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摘要 刨花楠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目前国内外对该树种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市场资源紧缺,导致其价格飙升。因此,研究刨花楠资源培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刨花楠种子的萌发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是发芽床、浸种方式、温度和贮藏时间4种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用珍珠岩作发芽床材料最适合刨花楠种子萌发;浸种时,可选用100 mg/L GGR浸种,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温度以25 ℃最为适宜;此外,刨花楠种子没有最佳贮藏时间,最好是采集后立即安排播种。

关键词 刨花楠;种子萌发;发芽床;浸种方式;贮藏时间

中图分类号 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38-02

刨花楠,即楠木,属于常绿阔叶乔木,普遍生长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外形美观,无毛,皮呈灰褐色,树干呈黑色;花朵硕大,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刨花楠是亚热带树种,对光的要求随树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其幼龄期生长缓慢,喜阴湿;中龄期喜光,生长迅速。刨花楠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也较高,喜疏松、湿润的肥沃土壤[1-2]。刨花楠用途广泛,其树干笔直,木材纹理清晰,硬度适中,既可作为城市绿化植物,又可用于加工家具。

刨花楠利用价值很大,但是对刨花楠的相关研究成果甚少,尤其是对其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极少,这是刨花楠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因此,本文针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具体的试验操作,观察4种不同的刨花楠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不同的发芽床、不同的浸种方式、不同的发芽温度以及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找到刨花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集颗粒饱满的刨花楠种子,试验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种子受到感染而影响发芽率。可选用0.5%~1.0%硫酸铜溶液浸种3~4 h或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用清水冲洗数次后阴干以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发芽床萌发试验。①发芽床种类。发芽床有3种,分别为珍珠岩、细沙,以及珍珠岩与沙1∶1的混合物。珍珠岩床与沙床分别选取珍珠岩与细沙适量,经过100 ℃的高温灭菌20 min后,依次将其平铺于培养皿中。②置床。把试验种子置于芽床上,进行发芽试验的种子不浸种,发芽温度保持在20~25 ℃,培养箱中的湿度要适中,要确保发芽床持续保持湿润状态[3]。试验期间记录好每个阶段种子发芽数,准确计算出各组材质的发芽床各自在每一阶段的发芽率。

1.2.2 不同浸种方式萌发试验。发芽床为珍珠岩,进行发芽试验的种子分别用 40 ℃温水浸种、100 mg/L GGR 溶液浸种和200 mg/L GGR 溶液浸种,3种浸种方式的时间都是各浸种1 d。待试验种子浸种结束后,把种子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催芽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0~25 ℃,湿度保持湿润状态。此外,要经常喷水,保证滤纸湿润;还要经常翻动种子,避免种子缺氧[4-5]。

1.2.3 不同温度萌发试验。采用珍珠岩发芽床,不浸种。发芽温度分别为15、20、30 ℃。

1.2.4 不同贮藏时间萌发试验。采用珍珠岩发芽床,不浸种。设种子贮藏10 d、贮藏20 d及不浸种3种,贮藏室温度保持在5 ℃左右。

1.3 刨花楠良种实生苗培育技术

1.3.1 大田育苗技术。圃地要求选择背风向阳、 地势平坦、土层厚度>40 cm、土壤肥沃且pH值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播种前整地要求三犁三耙,耕地深度>25 cm,结合耕地用生石灰600 kg/hm2、3%敌百虫粉剂45~60 kg/hm2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量150~180 kg/hm2,播种后盖土,用水浇透,并进行遮荫。早晚浇水或灌溉,幼苗出土后施复合肥2次(8月),每次施肥量15~30 kg/hm2,翌春20~25 d施1次;4月施尿素1次,施用量30~45 kg/hm2;7―9月施复合肥2次,每次施用量75~90 kg/hm2;9月下旬施氯化钾90~120 kg/hm2,促进苗木木质化。苗木出圃:苗龄1.5年时出圃,出圃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出圃苗规格为苗高≥40 cm,地径≥0.5 cm,侧根数≥15条。

1.3.2 容器苗培育技术。首先将湿沙与种子拌匀,保持细沙湿润,防止高温,待种子发芽后,将其移入容器内进行育苗。容器选高10 cm、直径8 cm、厚0.04 cm,底部有4~6个排水孔的黑色软塑薄膜容器。育苗基质为黄心土60%+珍珠岩20%+塘泥18%+过磷酸钙2%。摆放容器的床面要先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床高10 cm、宽100 cm,步道宽40 cm,并用2%~3%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消毒。播种,将经催芽后露出白芽的种子放入装满基质的容器内,每个容器放1粒种子。荫棚应在苗木出圃前20 d撤除,以利于炼苗。播种后第1次应浇透水,之后适量勤浇水,保持基质湿润。苗木速生期浇水应量多次少,生长后期适当控制浇水。结合浇水追肥(喷施)。

1.3.3 刨花楠良种扦插苗培育技术。基质为黄心土,扦插前1周,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对基质消毒。选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带叶枝条,剪成7~10 cm的插穗,用100 mg/kg促进生根物质(GGR6或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0~12 h后进行扦插。扦插株行距约为5 cm×6 cm,插后浇透水,并于当天用弓形薄膜封闭,定期浇水。4―6月,以施氮肥为主;7―9月施复合肥;9月下旬追施氯化钾[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芽床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芽床材料的不同对刨花楠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较大。本文选取了2种比较典型的发芽床材料,一种是珍珠岩,一种是细沙。这2种材料的发芽床也是进行刨花楠种子萌发时常用的材料,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对比分析了珍珠岩与细沙这2种常用的芽床材料的发芽率,而且还将这2种材质以相同的比例加以混合,以期找到最佳的发芽床材料。

由表1可知,从最终发芽率来看,发芽率最高的是以珍珠岩为发芽床的刨花楠种子,达到75.9%;其次是以珍珠岩与细沙混合的发芽床的刨花楠种子,其最终发芽率为71.4%,两者相差4.5个百分点,与珍珠岩芽床的发芽率不相上下;而细沙发芽床的最终发芽率明显偏低,仅为55.0%,与最终发芽率最高的相差了20.9个百分点。

从各处理的发芽速度来看,珍珠岩芽床的刨花楠种子发芽速度最快,萌发效果最好。原因是一方面珍珠岩的保水效果明显高于细沙,充足的水分是刨花楠种子萌发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而珍珠岩恰好满足了种子萌发的这种需求,水分不容易散失;另一方面珍珠岩有很好的通透性,这是细沙不能比拟的,珍珠岩能使芽床上的氧气得到快速流通。

2.2 不同浸种方式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浸种处理方式对刨花楠的发芽率也有很大影响。其中,100 mg/L GGR 浸种效果最好,其最终发芽率最高,达到77.0%。三者最终发芽率都相差不大,但是经过100 mg/L GGR 浸种的刨花楠种子发芽速度要高于温水浸种及200 mg/L GGR 溶液浸种,当时间为20 d时,温水浸种的发芽率最高,100 mg/L GGR 浸种次之,但是两者发芽率相差了0.8个百分点。到了35 d,100 mg/L GGR 浸种发芽率达到3组中最高值,在15 d的时间里发芽率增加了39.6倍,原因是GGR 溶液浸种提高了刨花楠种子内部酶的活性,种子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就加快了种子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种子萌芽,大大提高了发芽率。

2.3 不同温度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温度是刨花楠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掌握了合适的温度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由表3可知,种子的发芽率在3个不同温度环境下有极其显著的差别,当温度处于25 ℃时,刨花楠种子的最终发芽率最高,达到74.0%;温度处于30 ℃的环境下,种子的最终发芽率仅次于温度处于25 ℃的处理;温度为15 ℃的处理,其发芽速度与最终发芽率都远远低于其他2个试验组。由此得出结论,当温度处于25~30 ℃时,刨花楠种子的发芽率最佳。

2.4 不同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4可知,刨花楠种子的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总的趋势是贮藏时间越长,刨花楠种子最终发芽率越低。

种子于5 ℃左右的环境下贮藏了10 d,其最终发芽率仅为45.0%;贮藏30 d的种子的最终发芽率仅为20.1%,是贮藏10 d种子发芽率的0.4倍,充分说明了刨花楠种子不适合长时间保存,长时间贮藏非常不利于发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当刨花楠种子采集后就应该立即安排播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其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种子活性都有降低或者提高的作用,通过种子发芽率就能将其活力充分表现出来。本文通过试验,得出如下4个结论。

(1)不同的发芽床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材质做的发芽床最适合刨花楠种子萌芽,无论其最终发芽率还是发芽进度都是最快的。而用细沙作为发芽床,其种子发芽率明显较低。结合试验过程发现,细沙不能很好地保持水分,其自身就要吸收部分水分,导致细沙芽床极易变干,如果不及时进行人为喷水,会大大降低种子活性。

(2)浸种方式也是影响刨花楠种子发芽进度的又一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以 100 mg/L GGR 浸种的刨花楠种子发芽率最高,效果最明显。

(3)在发芽温度方面,25 ℃更利于刨花楠种子发芽。另外,25~30 ℃之间的发芽情况有待研究,以确定最佳萌发温度。

(4)不同贮藏时间对刨花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明显。可以说刨花楠种子是没有最佳贮藏时间的,贮藏时间越短,种子萌发率就越高,这充分说明了刨花楠极不容易贮藏的特点。因此,在刨花楠种子采集就应该尽快播种,或者采用低温贮藏的方法进行贮藏,但是时间都不宜过长。在实际操作中,刨花楠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高温环境对种子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人工繁育该树种的难度。

4 参考文献

[1] 钟全林,胡滨,程建华,等.粉用刨花楠工业原料林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2):257-262.

[2] 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及其种子贮藏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3):23-25.

[3] 王少平.一串红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0(3):33-34.

[4] 易观路,罗建华,林国荣,等.不同处理对格木种子发芽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8-70.

[5] 程雪梅,何承忠,周敏,等.不同浸种方式对马缨杜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10):106-109.

[6] 胡松竹,钟全林,黄志强,等.刨花楠木人工栽培技术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3):332-335.

[7] 邓腊云,覃族,陈茜文,等.刨花楠木聚戊糖的含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70-171.

上一篇: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下一篇:富氢水处理对猪笼草扦插生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