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三种治法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1 03:58:35

痛风性关节炎三种治法疗效观察

(宁波市中医院,浙江315010)

主题词 关节炎,痛风性/针灸疗法 针药并用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该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发病率每年在增长,特别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严重影响工作和健康。故199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8种难治病之一。笔者多年来,采取针刺、中药、西药不同疗法治疗该病,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经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结合临床症状而确诊。共120例,男112例,女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其中28~40岁9例,41~50岁54例,51~60岁42例,61~78岁15例;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20年。有家族史23例,体重超过正常标准85例。初发36例,复发84例。针刺组70例,中药组27例,西药组23例,各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取穴:急性期取病变部位所过经脉的井穴。伴发热加大椎、合谷、内庭;偏湿热加阴陵泉、三阴交、公孙;偏痰瘀加血海、丰隆、足三里;偏肝肾不足加太溪、太冲。缓解期:患侧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白、八风;上肢患侧曲池、八邪。操作:急性期,一般在发病前3天,在需针部位严格消毒,局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以出血为度,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并挤出血液,血色由暗红色或深红色转为淡红色为度。所针腧穴用26号不锈钢毫针疾入缓出,不留针,一般连针3日,休息1天后,进入缓解期治疗阶段,所针腧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尿酸正常值范围,停止治疗。

2.2 中药组急性期,自拟方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银花、忍冬藤、土茯苓、虎杖、夏枯草、徐长卿、川牛膝、生军、广地龙为主。缓解期以活血通络、凉血止痛为主,当归、鸡血藤、丹参、地龙、丹皮、赤芍等为主,偏湿热加泽泻、薏苡仁,偏痰瘀加夏枯草、半夏、制南星、穿山甲;偏肝肾不足加杜仲、桑寄生、枸杞子。

2.3 西药组急性期:秋水仙碱、制嘌呤醇。缓解期:制嘌呤醇、消炎痛。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有关痛风病的治疗标准制定。痊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随访1年内未复发。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随访1年内有复发。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每组均治疗时间为1个月,疗效见表1。

从表1看,中药组有效率为74.0%,西药组有效率为69.6%,两组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针刺组有效率为94.3%,而中药组有效率为74.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典型病例朱××,男,47岁,驾驶员。初诊日期:1996年4月11日。病史:5年前,右足大拇趾关节处突然红肿热痛,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急性关节炎,给予抗风湿、抗炎治疗,效果不佳。3日后在市三院就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服秋水仙碱、制嘌呤醇等药物治疗,疼痛很快消失,此后每隔3~4月发,服上药,开始2年效果很好,但近3年来病发频繁,服药无效,疼痛范围扩大,踝、膝关节亦经常发作。3天前又发,来针刺治疗。查左右足拇趾关节暗紫肿大,有痛风石形成,右足背及踝关节红肿热痛,行走困难,并伴发热,体温38 ℃,口渴,溺黄赤,大便3日未解。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720 μmol/L,血沉50 mm/h,抗"O"500 u以下,血、尿常规正常,X线示双拇趾关节痛风石形成,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型。针刺大椎、曲池、内庭,行泻法,不留针,再用三棱针点刺足井穴出血,针刺后疼痛缓解。第2日复针,红肿热痛减退,无发热现象,大便已通,复针上穴,第3日红肿热痛基本消失,针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内庭。此后每周3次,1月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并见痛风石消融。

5 体会

5.1 该病祖国医学归属热痹、历节风范畴,属湿浊痰瘀留滞关节经络。现代医学属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囊等所致。因此,在治疗时要知病知本,对抗风湿、抗炎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刺根据菀陈则除之,使邪有出路,刺井穴,以达泻壅遏经络关节之邪毒。因此,在治疗时必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滑囊炎之类疾病相区别。

5.2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该病与过度疲劳、过食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有关,及过多饮酒和局部损伤为诱因,因此,凡有此病史的患者,必须注意以上情况,以减少复发率。

5.3 在治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大便干结不畅时容易发生痛风,因此,本人在治疗该病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大便保持通畅,平时多饮水,尽量使尿酸从大小便排出,不致于使血尿酸增高,沉积于关节经络间。

(收稿日期:19981020,赵昕发稿)

上一篇:"透天凉"针刺法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垂... 下一篇:天灸对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及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