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1 03:38:00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和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障碍,这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的太高的原因。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及有效控制融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对策

1.小微企业概述

不同的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对小微企业的界定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达程度的反射。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小微企业的定义也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我国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的不同来划分企业的类型。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是资产总额较小,职员少,公司规模不大的经济单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将小微企业的定义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调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有5000万家之多。虽然在2013年中,超过50%的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成上升的趋势,但其成本及费用开支上升的速度明显过快,净利润保持稳定或有下降趋势的比例由上一年的57.7%增加到62.5%,所以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也是有较大的增长。

2.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现状及问题

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包括:开办企业者自筹,计提折旧,留存收益以及其他方式。 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融资。间接融资包括:短期信用融资和长期贷款。其中短期信用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对商业票据进行贴现和应收账款让售融资等。其他方式,如:民间融资,典当融资,还有融资租赁等方式。

2.1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的现状

当前,企业的融资来源大多是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资料显示,在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占到了70%。但是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贷款利率也居高不下。2014年1-3月的银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7.18%,贷款的基准利率上浮所占的比例已经从去年1-3月的65%上升到了今年1-3月的70%。小微企业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2.2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来自企业本身的留存收益。去除小微企业自身筹集的资金,金融机构的贷款并不多,各类基金向小微企业的投入更是十分少而又少。小微企业很容易因投资见效慢或者投资失败而还不起贷款,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所占的比例较大的话,也会引起止步抵债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局面。

2.3营运风险引发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基础设施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来就比较落后,从业人员也相对的不稳定,这就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人员流动大,员工基本素质不高对企业来说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再加上小微企业的在行业的风险预测往往没有前瞻性,如果出现应收账款太多,无法按期到账的话,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小微很容易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3.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风险的原因分析

3.1 内部原因

就我国的小微企业而言,其发展时间不长,并且通常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其现代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尚未建立形成。组织架构也较为简化,人员流动性大,产权归属也存在的不明晰的情况。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投资者通常就是管理者,所以企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为投资者所有,对管理这儿的制约尚有不足。综上所述,银行机构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十分困难,从而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

3.2 外部原因

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担保机构数量少,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其次,在现有的担保机制下,大多数的具体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缺少分散风险的途径,因此企业的融资风险无法处理的得到有效的控制。

3.3 商业银行原因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个:(1)通过控制贷款的方向与发放规模的大小来确保资本的流通。(2)平衡风险与收益。小微企业客户通常具有多、杂、散的特点。并且小微企业客户有融资需求的金额小、频率高、时间上较急的共性。因此,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更加繁杂,要求也应该更高。但是至今,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难度。

4.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问题的对策

4.1为小微企业建立专项的融资机构

推进城乡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以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造成融资难的问题。设立针对为小微企业金融的职能机构,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专项的融资机构能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建立健全管理与控制体系。

4.2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国家政府应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出台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并确保风险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不仅解决了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高的后顾之忧还能使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和抵押担保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减少金融机构负担的信贷风险。

4.3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崭露头角,这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程序进一步的简单智能化,如果互联网金融能够针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对小微企业进行认证和后续风险管理与控制,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那么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磊,赵忠杰.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合理对策[J].商业经济,2013(08)

[2]邹议开.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

[3]李日新.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与风险控制[J].当代经,2012(10)

[4]张国祥.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机遇与未来[J].科学决策,2013(11)

上一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调查 下一篇:影音设备公司经营管理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