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海”淘金

时间:2022-09-21 02:28:21

很荣幸由我采写的《我区平均每天诞生325位小老板》这篇消息,能够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欣喜之余,体会更深的是:勤于思考,“会海”中依然会淘得真金。

牵动读者注意力

能不能在会议中抓到好新闻,首先应有新闻敏感性。这个新闻敏感性来源于记者的政治敏锐力、洞察力。在参加会议时,除了完成报社确立的“规定动作”选题外,记者在新闻角度“自选动作”上要勤于思考,善动脑筋。以发散思维的方式留意会议中的有价值信息,使新闻价值链的“外延”最大化。无论是会议材料还是与会者的即席讲话或发言,往往都蕴含着很多的新闻亮点,而记者在这些不经意的信息筛选中,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5月初,我受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之邀,去参加一个关于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协调会,按常规,这类的会议,无非就是通报一下自治区有关单位即将在全区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各成员单位怎样紧密配合实施等情况。对这类会议一般也就是听听,充其量也就发条预报消息。但我对这次会议没有怠慢,我在聚精会神搜索自己一直关注的“经济回暖,就业舒缓”的新闻选题。会议中,一位代表“全区个体工商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43%。”的发言引起我的关注,听完他的发言后,我意识到国家和自治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新闻线索,让我热血沸腾。

会议结束后,我马不停蹄对此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几天后,一篇不足700字的消息《我区平均每天诞生325位小老板》很快就在内蒙古日报头版头条“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的栏目中刊发,稿件见报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良好反响。

善于激发观察力

新闻敏感,只是记者采写新闻稿件迈出的第一步。如果当时只和参会人员要得材料,恐怕很快就会发出类似“全区实有市场主体多少户”或“我区新增多少个体工商户”这样的短讯,一则好新闻也就被淹没了。这就要求记者在抛开会议、抛开材料后,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找准新闻事件及相关当事人,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

那天会议结束后,我立刻和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局的相关领导取得联系,通过采访了解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自治区出台多项政策保就业,尤其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更是深入人心。之后,我又分别对城镇就业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采访,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人兴奋不已:包头市对首次创业者进行“创办你的企业”培训以及对初具规模并有发展要求的创业企业开展“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搞得热火朝天,一个成功创业者可以带动3-4人就业。赤峰市林西县把返乡创业列入招商引资项目、巴林左旗则制定了《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草案)等等。之后,我来到自治区工商局,拿到了最新的权威数据。

创新新闻表现力

通过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之后,怎么写?怎么表现?强化新闻要表现不要陈述的新闻规律,通过表现凸显新闻张力,写作技巧是实现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写作技巧掌握得好不好,是关乎能否写出好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掌握了诸多鲜活的事例,究竟是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当时是倾向写通讯的,可我总是摆脱不了最初听到“全区个体工商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43%。”这句话时的震撼。最后还是选择用消息体裁在标题上直接体现。

这篇不足700字的消息,选材精当,文字精练,用很短的篇幅,基本上把该说的、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清楚了,并勾勒出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回暖向好的全新走势。

附:获奖作品

我区平均每天诞生325位小老板

本报5月8日讯(记者 庞俊峰)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我区平均每天约诞生325位小老板。曾经习惯于工作稳定的内蒙古人,争相加入到创业大军的行列。

我区出现积极创业的局面与自治区党委、政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是分不开的。去年以来,通过各地对自主创业的扶持,一大批门槛低、投资小、收效快、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落地生根,就业倍增效应显现。(下转27页)(上接24页)仅去年参加创业培训的1.8万人中,就有1.2万人成功创业,新创造就业岗位4.66万个。

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的良性互动,激发了人们的创业激情。通辽市应用“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的创业促就业模式,将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捆绑运作,辅以项目引导、模拟实训、典型示范等服务手段,累计扶持和带动4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包头市不仅对首次创业者进行“创办你的企业”(GYB)培训,还对初具规模并有发展要求的创业企业开展“改善你的企业”(IYB)培训,加上2.23亿元的小额贷款资金支持,使5607名创业者成功创业,114名小老板通过培训扩大了企业规模,累计带动2.27万人就业。

城里人争先创业的热火劲儿,同样感染着一样怀揣梦想的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赤峰市林西县把返乡创业列入招商引资项目,创业者享受税收减免、创业资金、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巴林左旗则制定了《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草案),为返乡创业者在使用土地、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政策、小额担保贷款以及子女教育、入托、就业、参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大提高了农牧民工创业的积极性。目前,赤峰市共有5038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412个,安置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38716人。

(此作品获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

上一篇:国内传媒业上市公司“大阅兵” 下一篇:让真实的感动由心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