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呼吸,心生活

时间:2022-09-21 12:45:51

身呼吸,心生活

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女教师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如何处理好自己、工作、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一、学会与自己相处

1.爱上你自己。有句话说:“真正的修心就是爱上你自己。”爱自己,就是知道、面对且承认自己的现状,同时永远相信内在有一个更好、更棒的自己存在。鲜花之所以能够引来蜂蝶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芳香和美丽。我们应以自己的独特而骄傲、而自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和自己完全相同的自己,即使是孪生的。我就是我,我因自己而自豪。

无论我们生得如何,做何种职业,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是美的,美好的。其实,让自己美好只是需要在每天每晚每月每年里,对自己多爱那么一点点。

2.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生活中有个镜子法则,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3.心灵痛苦,将由身体宣泄。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佛陀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一个人不快乐的原因,除了种种生活压力,还有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忧思。人毕竟是人,总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成为天天执著的习性,都是正常的。事情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也无须执著。尚未发生的事情又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是无从改变的。无从改变的,也无须执著。不要浪费时间精力追悔过去,或焦灼于未来。正如佛陀所言,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二、学会与孩子相处

我很喜欢一句话:“孩子出错都是大人的错”。只要孩子出错,总能从大人身上找到性格、行为、语言、习惯的局限。

1.积极关注孩子的需要。有位老师举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兴奋地跑去厨房与正在炒菜的母亲交流,母亲却着急地说:“等会儿再说,没看见我正在炒菜吗?”孩子沟通的渠道被堵上了。母亲忙着炒菜,孩子无可奈何地走了,心里会怎么想?以后即使你问我,我也不跟你说话。所以当孩子主动沟通,表达欲求的时候,何妨把火关了,听完孩子说话,再去做事,又会影响什么呢?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他们说,其实是父母在有形无形当中堵住了沟通的通道。

2.无条件地接纳。一位父亲对上学的孩子说:“你好好考试哦,考好了,我就给你买乐高玩具。”孩子想,我考了90分,你还是会说离100分还有10分,不能买。孩子的一些正常需要,往往被父母设定了条件。无论孩子长得美与丑,优秀不优秀,成绩理想不理想,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尤其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让孩子知道,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父母还是会五条件地接纳他。父母不会嫌弃他,不会怪罪他。

3.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控制。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跟女儿老吵架,她自己也想不通,心里认为我供你吃穿,操心你,全部心思都在你身上,你还这样。我们很多老师也是这样的思考模式,认为自己的很多作为都是爱孩子。其实本质是以爱的名义在实施控制。他们普遍认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这样唠叨你,要求你。而这样做,恰恰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要。

三、学会与家人相处

1.改变自己。在家庭当中,难免矛盾重重。我们说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我们和爱人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在18岁之前,性格就已经形成,要求他为你而改变,自己难免痛苦,所以改变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2.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庭难以避免争吵,激战过后,很多女老师觉得想不通,明明是他的错。这时候就要牢牢记住一句话,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吵架需要两个人,而和好只需一个人。女同志要学会示弱和妥协。

3.与婆婆相处之道。婆媳关系历来难以处理好,首先需要注意称呼,与其极不情愿地叫她一声“妈”,或者“你妈”,还不如称呼一声“老人家”。既然是老人家,她的性格行为模式早已定型,所以不要试图改变老人,而是要把欣赏和感激的话大声说出来。

四、学会与他人相处

1.建立支持系统。有句话说得好:“人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人常说,每个人至少需要三个朋友,当你在身体、心情、财务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地找到这样的支持力量,帮助你走出困境。据心理学研究,得抑郁症的人,多半是没有真诚知心的朋友。

2.心解“善解人意”。当我第一次听说“善解人意”就是“善意地理解别人的意思”这样一种全新的解释时,真是震撼。与人相处,很多问题矛盾摩擦,都是我们曲解了人意,或者恶意理解别人的意思造成的,其实原本人家没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说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