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污水处理系统扩能改造实施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21 12:15:30

煤化工污水处理系统扩能改造实施效果分析

[摘 要]通过对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工艺、处理前后水质、水量对比分析,总结污水处理系统扩能改造运行实施效果,以利于煤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煤化工 污水处理 运行现状 扩能改造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X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38-02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基本有机原料―低碳烯烃主要由石油来生产,近年来我国乙烯的消费量猛增,但是目前制取乙烯、丙烯的传统路线是通过石脑油裂解,这种路线的缺点是过分依赖石油。由于我国自产原油大都属于重质油,因此每年都要从海湾地区进口大量的石脑油用作制烯烃的原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神华集团依托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利用现代石油化工技术,以煤代油发展煤制烯烃产业,有利于缓解石脑油供应紧张局面,对于有效解决制约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乙烯原料瓶颈,开创煤转化替代石油制烯烃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扩能改造项目基本情况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h,设计来水COD浓度为600mg/L,原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A/O(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场由废水预处理、A/O生化处理、曝气生物滤池(BAF)、污泥处理、曝气设施、加药等系统组成。污水处理流程见图1:

以上污水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来水水量和水质远超过设计值,导致生产装置排水水量受到限制;来水有机负荷持续超标,事故池液位居高不下,存在严重的环保隐患。为缓解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将各装置初期雨水池清净废水排至废水池,目前废水外排COD总量较大,超过环保设计要求控制标准。此外,来水水温、硬度、pH等指标超过原设计值,导致O池曝气管结垢,影响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保证装置完全有能力处理生产装置正常排放污水量,同时解决O池曝气管结垢问题,需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扩建,并增加预处理设施以去除来水硬度。

2、采取的措施或办法

针对污水处理场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了以下技术改造方案。扩建一套300m3/h的生化处理系统,设计进水指标COD为1300mg/L、氨氮为250mg/L,出水COD为60mg/L以下,氨氮为10mg/L以下,年安全平稳运行8000小时以上。

此次扩建在原有系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改进:

2.1 由于气化污水硬度较高,增设除硬度系统,即石灰配制及投加系统、Na2CO3、H2SO4投加系统,同时增设该污泥处理系统。

2.2 初沉池前增加混凝反应池及加药系统,以增强沉淀效果。

2.3 O池的曝气器采用旋流曝气器(一种专利产品),属于水力剪切型曝气器,该曝气器的特点有:氧转移效率高,集空气和水旋混、多次粉碎、切割于一体,充分利用了动能,不需额外增加搅拌动力,搅拌性能好,因此产生的气泡均匀,氧利用率可高达25%;服务面积大,曝气器筒体属大孔通道,再配合旋混结构,服务面积可达5~7m2/个;大孔通道曝气器,无堵塞;运行时产生强大搅动,水流强力循环遍布水池,池底无污泥堆积。

2.4 改造工艺原理

2.4.1 有机物的分解:

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

有机物氧化分解如下式所示:

2.4.2 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2.4.3 石灰软化

水中硬度是由Ca2+、Mg2+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形式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可表现为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碳酸盐硬度是由构成硬度的阳离子与构成碱度的阴离子如HCO3-、CO32-及OH-所组成,非碳酸盐硬度则是由构成硬度的阳离子与其它阴离子如SO42-、Cl-或NO3-等所组成。

投加石灰乳液,与碳酸盐硬度和其它暂时硬度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被除去。

2.4.4 混凝反应

聚合硫酸铁水解后产生大量的(Fe4(H206)).(Fe2(H20)6),(Fe(OH)2)等多核络合物,通过吸附、架桥、交联等作用,使水中的胶体微粒凝聚在一起。生成的絮体大,沉降快。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具有很强的电力中和能力,从而降低了胶团的电位,破坏了胶团的稳定性,促使胶粒快速凝聚沉淀。

2.4.5 助凝反应

采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其分子量一般在1000~1600万左右。对于悬浮颗粒较粗、浓度较高、粒子带阳电荷,且pH值呈中性或碱性的污水,由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中含有一定量的极性基,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粒子,使粒子间架桥形成大的絮凝体,因此它能够加速悬浮液中的粒子的沉降,有非常明显的加快溶液澄清、促进过滤等效果。

3、改造后取得的效果和经验

3.1 改造后运行效果

根据表1和表2可以看出:改造后外排废水COD、氨氮的水质指标及合格率都有了很大改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外排污水达标排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COD和氨氮的排放总量。

3.2 改造效果分析

2012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外排废水量382861m3,平均531.7m3/h,COD值84.89mg/l,氨氮值7.84mg/l,假设以上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那么平均每月排放COD量32.5吨,氨氮3吨。

2013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外排废水量386750m3,平均538m3/h,COD值44.08mg/l,氨氮值2.28mg/l,合计每月排放COD量17.04吨,氨氮量0.88吨。

2013年上半年污水处理系统脱硬设施未能实现投运的目标,因此外排水量相对较大,但即使如此,仍达到了COD减排185.5吨/年、氨氮减排57.84吨/年的较高水平。2013年7月,污水处理系统脱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而使全部处理后生产废水送回用水装置进行处理。

上一篇:发生炉煤气生产与提高质量的措施探讨 下一篇: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