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探讨

时间:2022-09-20 11:19:59

强化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探讨

摘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它不但能使经营管理层掌握企业经营成果,而且能为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基础环节之,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领导不重视统计,加之部分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统计指标不健全等,严重阻碍了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对策;建议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解读

统计是从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总、分析的活动。统计把涵盖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数据集中起来,示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就是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企业统计工作总的来说的话有两大职能:即对内和对外。对内有三个方面:①对本企业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的统计资料进行管理;②与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升本企业的统计力量与检测的规章制度,完善原始的统计记录、统计明细记录表和统计核算的制度;③规定、实行本公司的统计工作规划和统计工作制度;四是对本企业的的规划实施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外的话就没有像对内的工作繁多了,它主要就是向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报表和提供统计资料,完成国家和上级统计机构下达的统计调查任务。

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企业领导对于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统计观念较为淡薄。“统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主体”,并未成为企业领导的作为,以致于企业的统计工作说起来重要,但实际操作中却可有可无,极大地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2.统计工作服务主体错位,没有很好的把握主次。企业统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上级统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报表,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及政府部门对各企业统计报表的种类、内容及报送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且涉外统计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大部分企业的综合统计业务部门或人员一般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报表制作与报送上,以满足上级统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为本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统计分析及预测工作投入减少,对企业管理及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缺失。

3.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与统计报表相适应,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只局限于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而与企业管理与决策需求相适应的指标甚少,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者的统计指标更少,从而造成企业统计的现有指标体系与管理、决策需求相脱节。

4.统计数据质量不足,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了数据的不一致。在企业的综合性会议上经常出现各部门数据打架的情况,有时是指标名称相同但指标值却各不相同,有时是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不符合逻辑。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准确、严格的指标定义,各部门各自为战,按最有利于本部门或工作量最小的方法统计,从而造成统计混乱,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数据打架也就成为了必然。

5.统计信息流转不畅,造成统计工作整体效率低下。这主要是指统计信息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顺畅流转,统计信息在某个环节和部门停顿或终止,也就是统计信息被“冰冻”在这个环节或部门,没有及时的向下一个环节或部门流转,从而造成整体统计工作效率降低,不能及时为生产经营管理或决策提供有效地支持,统计信息时效性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企业统计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对各种生产经营信息的流转要求规定不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不清晰;②企业统计制度执行力不强,考核力度弱,奖罚不明或不兑现;③认识不到位,片面的认为此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都是自身部门所作,其主要是为本部门业务服务,对其它部门用处不大,如果其它部门未主动向自己所要,一般不主动使其流转{④此项指标数据所反映情况对自身或所在部门不利,可能暴露出自身或本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人为的把统计信息藏匿、冰封。

三、强化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对于统计工作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全面重视企业统计工作。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统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①转变企业统计只为政府统计服务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正确理解并处理企业统计与政府统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有义务为政府统计提供原始资料,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但不能因考虑本企业的利益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数据,从而影响政府统计的效率。②转变企业统计可有可无甚至无用的观念。统计在企业中的职能需要我们逐步地去认识并发挥。③转变企业重会计轻统计的观念。会计和统计是企业的两大基本核算,其作用是难以相互取代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统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会计的核算角度是企业资金的运动,而企业统计则要从总体上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

2.理顺企业统计的各个服务主次,全面发挥统计的内外服务职能。把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把统计工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分析与预测上来,通过分析,及时总结生产经营中能产生良好效益的经验做法,挖掘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出造成此种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更好地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提供指导;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次,统计工作的对外职能也不能抛弃,要为上级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服务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逐步健全与完善相关的统计指标,确保企业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②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③及时性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④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4.统一口径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进行严格定义,指标统计方法及口径进行统一的规范,从而达到数出一致,消除数据打架现象。同时,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和复查工作,消除漏算、重算现象,达到数出必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巩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5.规范企业统计信息的传递,健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横向到边,涵盖各个部门,各项业务;纵向到底,从基层一线逐级传导到公司业务主管部门,最大限度的挤压数据“冰冻”现象的生存空间。完善制度,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统计工作流程明确,统计数据“从哪来、到哪去、怎么去”都纳入制度中。同时加强统计监督、检查,按考核制度严格兑现,奖罚分明,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小结

统计工作不仅对政府部门重要,对企业经营同样重要。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所以让我们一定要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发挥企业统计职能。

上一篇:浅谈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纳税筹划策略 下一篇: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