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情感课堂细致诠释文本

时间:2022-09-20 10:55:15

构建情感课堂细致诠释文本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情感课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从而实现情感课堂的构建,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诠释。

【关键词】情感课堂;诠释文本;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91-0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情感课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课堂的构建能够对语文文本进行细致的诠释,并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下面结合《背影》这篇文章来论述如何进行情感课堂的构建。

一、从教师自身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情感教学时,需要从自身去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投入情感,并且注重情感的渲染。传统的灌式、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够适用于现在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与作者作品交流的一个过程,通过互动环节来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得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语文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执行设计的教学方案,但是语文教学还应该融入自身的情感,称为情感投入的参与者,借助自身的情感将语文课文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的投入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合理的调控,既不能板着面孔,也不能怒容满面,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影响到教学时的情感变化。

语文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决定了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如果学生崇拜某一位教师,那么他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人格的提高,通过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语文教师的行为和思想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数千年文化的结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格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高要求、高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寻找情感的契合点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品中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体现可以融入教学的内容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寓情于文,并且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语文教材是前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仅能够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还能够将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今中外很多的名篇精粹都存在于语文教材中,多数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作品。在进行这样优秀作品的讲解时,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的情感,并且寓情于文。

例如,《背影》这篇文章就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主要表达的是对父爱的赞美。文中通过:胖胖的身躯,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这段话的描述,将父亲艰难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父亲行走的艰难却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作者通过对父亲动作、背影的描写,表达了浓浓的父爱。通过父亲的背影,作者联想到很多情景,每一个情景都蕴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在阅读这个语段时,能引发人们的深思,深深地被作者描述的情景与表达的情感所感动,通过真挚的情感描述,能够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之后语文教师再将自己对《背影》这篇文章的理解、感想分享给学生,并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感受下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背影》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父母的爱,并且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开展还需要教师寓情于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通过语文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感染学生,这就是寓情于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讲述特定的作品时,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感悟到语文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同时借助自身的感悟与作品的哲理对语文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审美。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上感受的引导,借助语文作品表达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作品所表达的中心点就是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的详细描写不仅将父亲平凡的一面表达了出来,还将父爱的伟大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背影》所蕴含的哲理就是父爱的伟大,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学生能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章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挖文章的本身含义,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文章的精华与情感。

三、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为了能够更好地构建情感课堂,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诠释,就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语文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在构建情感课堂时,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与体现。首先,借助导语,引入情感。教学的情与景是相互统一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作品的讲解、描述时,需要借助富有情感的语言将作品中的情与景表达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能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并且感悟到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就是导语,语文教师想要构建一个有效的情感课堂,就需要对课前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借助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背影》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语:有一位作者,踏着《春》那缓缓的脚步,然后又《匆匆》地离去,之后会带我们去观赏梅雨潭的《绿》,陪伴我们去欣赏《荷塘月色》的优美,此时,他又将我们带进了《背影》这一闪耀着泪光的故事当中去,让我们感受人世间最真挚的亲情、最淳朴的父爱。通过对《背影》的作者几篇作品题目的衔接,能够让学生对作者的文章感兴趣,并且联想到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

其次,借助语言,激感。情感的外泄方式就是语言,语言的内在动因就是情感。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课堂的构建时,就需要将情感融入作品、语言中。语文教师教学的语言应该富有感彩,能够将作品中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应该能够强化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语文情感课堂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语言,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撩动学生的内心,并且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语文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情感对父亲不辞辛劳地“照看行李”,与脚夫“讨价还价”等片段进行表达,并借助生动形象的背影描述引出伟大的父爱。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能够引出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并且借助自己的语言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最后,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构建语文的情感课堂时,多媒体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形象等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例如,在《背影》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课堂的构建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师在进行优秀作品的讲解时,可以通过构建情感课堂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语文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从而实现情感课堂的构建,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诠释。

参考文献:

[1] 刘明海.创设整体性情境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2] 毛利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语文,2008(33).

[3] 陈秀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学刊,2007(10).

上一篇: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