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变异研究

时间:2022-09-20 10:42:49

针对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变异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在现代基层文化的影响下,大量的网络语言开始出现。这些新生语种、词汇等让汉语言的词汇、语法等发生了变异,并紧密的融入到了人们对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词形;词义;语法;词性;语用;变异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工具。受到社会发展环境变化、人类生活方式改变、互联网技术等影响,大量的汉语言知识在网络背景下被重新转换、利用,从而生成了社会潮流用语。因此,本文将针对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变异进行研究。

一、汉语言受到的网络文化影响

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诸多的社交网络门户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并在长期的使用中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词汇。汉语作为中国的重要语言,人们在利用网络技术、社会交流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对其进行了改变。由于我国网民数量最近几年快速增加,大量民间文化融入到了网络主流文化当中,为了顺应时展,官方、媒体等也开始迎合大众文化,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这就为网络汉语言词汇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日常用语受到网络文化影响,产出了很多新含义的词汇。这种变化对汉语言文学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推动了他的发展。比如“濉保他的字面含义就是光明,但是由于这个字与人失魂落魄的表情详细,最终就被网友冠以“委屈”、“窘迫”的意识。网络语言的出现,大多是伴随社会热点、大事件问题的发生后在趋势影响下出现的,因此语言是具有价值的。

二、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变异

(一)汉语言词汇在网络背景下的变异

1.词形的变异

受到网络文化背景的影响,汉语言词汇形式的变异是比较大的,他通过放弃使用书面汉子表达方式,转而使用汉语拼音、汉语叠词的方式进行表现,并深受大众喜欢。首先,通过词汇拼音化节省了输入时间、更加直观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例如:Orz表示失意体前屈、cqy表示处Q友,常见于交友软件、+U表示加油的意思、“mm”表示“美眉”或“妹妹”,“QSN”表示“气死你”等。这些拼音简写为网络中的人际交流平添了几分趣味。其次,在词汇谐音化方面。词汇的谐音化是网民因求新心理或在用拼音输入法时,将常用字与老词汇合组成一类词。这类词主要表现为汉字谐音词及数字谐音词两种。例如55表示音同呜呜,表示哭泣、666表示游戏中称赞玩家技术高,玩的很溜的意思等、“酱紫”代表“这样子”,表现出女孩的一种撒娇语气;1314表示“一生一世”的谐音等,这种利用数字谐音表示词汇含义的网络用语在操作中方便快捷,深受网面喜欢。

2.词义的变异

网络语言受到社会创新文化的影响,便出现了老词穿新衣的现象。在网友丰富的想象力影响下,这些词义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实现了词义的随意联想,比如“偶像”联想成“呕吐的对象”,“可爱”是“可怜的没人爱”,“神通”指“神经病儿童”等。这类词语含有较浓的戏谑、调侃意味,词义的感彩偏向于贬义。另一方面,是移花接木赋予老词新的意思,如“青蛙”“指长得丑的男人”,“西红柿”指“荣誉”,“水牛”指“发帖较多的人”等。这种词语变化直观易懂,方便人们的使用与理解。

(二)汉语言语法变异分析

1.交流的时候可以随便简化或省略词语

网络用语的使用基础是使用电脑键盘输入,有时候打字的速度要比思维慢很多,因此很多网友为了能够让打字速度跟上思维变化,就随意的简化或者是省略掉了一些词语,致使语句表达语法出现改变;这种变化在保障信息本质含义的基础上,提高了输入速度。比如在用QQ聊天时,有人会按下“LSM”打出“了什么”,虽然字面有错,但不影响理解。

2.随便组词并转化成缩略语

网络文化存在巨大的潜力与开发价值,网民能够自选资源进行词组的建造,比如“不觉明历”,就表示“不明白你说什么,但是觉得很厉害”,再如“智捉”表示“智商捉(着)急”,“躺枪”表示“躺着也中枪”。同时,“e人类”“e时尚”“s型身材”等英汉互组的词汇也大量出现。另外,以英文词组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语例子有:oic表示“oh,Isee”(哦,我明白了)等。

3.词性的活用

在网络背景的影响下汉语言构词变异情况也比较明显,这方面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现象。比如“网络被黑”,这里的动词是“黑”,就是说网络被坏人破坏了。这种词语运用形式,在网络语言中层出不穷,运用范围十分广泛。

(三)汉语言语用方面发生变异

所谓“语用”,就是说对句子里的词汇和使用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因此网络语言就是说对网民使用词语组成的句子进行词汇与网民的上下文分析。一般,在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人使用语言交流时,所说的词句都具有一定的含义、具有真实性。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大家互不认识,网民自我保护性都很强,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有人会说“你好,你是谁”,对方会说“我是你的新网友”,这种没有信息、价值的交流已经打破了交流的准侧规范。除此之外,在网络中还存在“独孤求败”、“求虐”等一类趣味性较强的词语,虽然不一定是网友的直观想法或者感受,但是可以看出网友还是比较浮躁的,一般这类词语缺乏内涵与价值,不会对汉语言文化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化中的词汇、语法等正在发生着变异,这种变异虽然顺应了时代、社会、人类思想的变化要求,但是却无法对其进行片面的对错区分。因此,汉语言文化要勇于应对网络语言文化的冲击,并利用这种庞大力量为汉语言的创新发扬提供动力,实现汉语言表现力与活力的强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娟.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J].青年作家.2014(14)

[2]王保辉.浅谈新时期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J].青春岁月.2013(12)

上一篇:如何激励、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维持之策... 下一篇:论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