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形态实验室工作研究

时间:2022-09-20 10:11:02

显微形态实验室工作研究

摘要:完善实验室建设,提高显微实验水平是提升医学类院校实验室教学水平的关键。显微形态实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但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是改善形态实验现状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显微实验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当前形态实验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应用效能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关键词:显微形态 显微实验 实验室工作 问题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 - 331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当中的形态学涉猎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的相关内容,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医学的发展,显微形态实验水平的提高是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显微形态学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主要依赖具体的教学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创新形态实验模式,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改革显微形态学教学的有效措施,符合临床医学、应用医学和医学研究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医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显微实验能力。

一、显微形态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一)显微形态技术的发展历程

医学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朔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医学尚处于启蒙阶段,最初的代表是阿耳克美翁,他首次提出了“活体解剖”的概念,他著有生物学最早关于解剖的专著。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留有《希柏克拉底文集》,在《古代医学》《论解剖》中有大量的解剖知识,为医学的启蒙奠定了基础。

显微解剖学于19世纪后期诞生,伴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显微解剖学日渐成熟。德国科学家 J. Slchleiden1838年开始了对细胞的研究,细胞学应运而生,拓展了医学工作者的视野,促进了人体组织学的诞生。显微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革新和发展,显微技术从光学发展电子技术,显微镜的放大倍率高达数十万倍,分辨力由 0.2 mm 提高到 0.2 nm(超微)。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提升,尤其是数码技术在显微科技中的应用,促进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拓展到分子基因领域,数码显微技术成为新时期医学形态实验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各医学院校开始建立形态实验室,复旦大学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形态实验教学中心”,其他地区的部分高校也建立了数码互动实验室。这些显微形态实验室都配备有显微镜、展台、投影仪、视频展台等设备设施。形态实验中心一般由2个或多个实验室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传递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实现多个实验室同步教学,提高了实验室教学的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形态实验室基本建立,机器设备也都相对完善,逐渐理顺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有关制度,并加大了制度的执行力度,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都由专业人士负责,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显微形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完善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显微形态知识与医学临床的关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提高,显微形态学的教学水平也相应有所提升,提高医学学生的显微形态学知识与实验技能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关资料显示,医学的专业课近60门,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的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在研究“器官、组织与细胞”。因此,强化医学学生的显微实验知识与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医学显微形态学的相关课程《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等。加强学生的显微技能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切片的阅览和分析,为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显微形态学是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显微形态学主要是通过显微镜操作和观察获得微细结构的科学知识,较为枯燥和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传统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化,教师示范,学生跟从,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而且教师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设备设施的维护不到位,导致一些实验资源的浪费,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码显微互动的研发成功,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成为了显微形态实验未来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了实验的高效与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模式互动性很强,实验教学氛围轻松愉悦。

二、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形态学实验教学发展不均衡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对形态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部分医学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形态实验中心,各学校的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发展不均衡。

(二)学科整合力度较小,实验课程体系有待建立

各医学院校正在加强对形态实验教学的探索,创新实验方法,遵循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但目前示范性的实验教学模式较为盛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院校还很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激发出来。部分医学院校在形态学和其他医学方面的融合力度较小,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时学科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一般学校以形态实验教学为主线,开设了一些实验项目,包含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关于其他学科的实验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实验教学效果受到制约。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实验室管理不到位

形态实验室都要配套的实验设施和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但部分院校由于经费和管理等因素,实验设施不够完善,学校对其不够重视。实验里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实验教学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开展难度较大。

三、提高显微形态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规范设备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都要经过试验,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的机构。因此,显微镜是实验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设备,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仪器。教学实验用的显微镜一般较为老旧,光学系统相对模糊,零件也容易破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医学院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及时更新显微镜设备。其次,还要针对显微镜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实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教师教学前要告知学生的基础操作要点,减少对显微镜的损耗。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建设的方案制定要符合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的位置和设计方案要保证其安全性。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实验室的使用要经过实验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做好实验室交接等工作。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使用,设备和设施的清洗和维护工作要及时到位。高校要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实验装置和材料充足,为学生形态实验的开展提供所需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的建立

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要注意对形态实验资源的整合,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首先,将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显微形态实验教学中,利用声、光、电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多个实验室可以同步实现教学,经济且实用。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关于实验室人员的管理

(一)对实验教师加强管理

医学院校的教师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人员,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还要制定实验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教师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显微形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和守则,指导学生基本操作,加强其对仪器和实验材料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责任感。教师要经常巡视,课间不得离开,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检查设备和用品,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

医学院校要注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承担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技能。尤其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对每名新进教师配备一名年资较高的实验教师,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院校要制定公开课制度,针对实验课程进行公开课安排,这种听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督促教师加强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显微形态实验室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实验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医学院校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有了显著提升。做好显微形态实验室工作是促进医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有助于高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田鹤,张莉,穆长征.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解剖科学进展,2015(01):100.

[2] 何文芳,夏潮涌,黄华梅.医学院显微形态学实验中心的优势及不足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2):247- 249.

上一篇:新形势下对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从引导到普及 坚持中式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