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时间:2022-09-20 10:08:12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摘要:老师在进行班集体管理时,需要转换一定的角度来让班集体的管理工作达成预定的成效,合理地使用激励教育是完成好班集体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做法。文章以中职学生的特质与现实为基点,整合教师统筹管理班集体工作实践的经验,对激励教育于班集体管理工作的运用开展研讨。

关键词:中职;班集体管理工作;激励;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28-02

班集体统筹管理当属全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班集体管理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学校的名誉甚至是学校的进步与方针的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中职院校来讲,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这些年来生源急剧削减,中职学校的前途面临着从来没有过的压力。所以加大力度改进班集体管理的方式,提升班集体统筹效率,对于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特质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质:学习成绩不大跟得上,纪律性不够强,自我要求不够高,并且还存在某些家长将自身在家里无法调教的孩子送到学校里面,把体系化地培养孩子的希望寄于学校方面。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班集体管理工作境况变得很复杂。

1.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接受程度、名誉与大学扩招等因素影响学生的质素。中职学生因为刚刚初中毕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是出于自己表现自我的欲望要求。这个时期同学们的关键特质是喜欢展现自我、出风头、好表面风光,还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因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观念、家长的理念与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准等等原因,同时受整个中国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变得越来越少。即便是可以招到相当数量的学生,可是这部分生源的整体质素参差不齐,这些问题给中职教育的班集体统筹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题。

2.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不牢靠的现象。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在初中读完后来念中职的,因此,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习基础不牢靠。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学习水准仍处于初中阶段。因此,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都基本上不会懂得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快乐,有些甚至还会积存厚重的自卑感。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学习的成就感与超越感更无从谈起。同时,在这些中职学生中,仍有一些同学的求学欲望很低落,也不存在应有的目标与梦想,在以前的求学生涯中很多人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3.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自律性。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不大喜欢学习的,纪律性不好,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其中存在一些行为思想有问题的学生,他们由于兴趣爱好较为接近,某些品性方面较接近,非常轻易地就聚集在了一块儿。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学习气氛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了其他想学习的同学的学习和进步,同时,由于他们一般较为冲动,打架斗殴的事情经常会出现。

二、将激励教育有效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措施

1.确立明确的激励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要,尊重同学们的人格,真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给予尽可能多的表扬激励,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责备、打击,从而使得同学们的思想理念出现转变,产生蓬勃向上的心理动机。

2.准确确立激励教育将要达成的目标。在运用激励教育之前,应充分考虑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方法在班集体中的使用可否收获预定的成效目标。对于激励教育的运用需及时解析与整合汇总,保证激励教育于班集体管理中可以达到预定的成效。

3.激励教育需拥有可操作性与稳妥性。教师将激励教育作为一种统筹管理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并不是简单的将激励方式套用到班级管理中,而是需要充分调查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将班集体的进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应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方面、多层级、多视角的激励方式。

4.目的激励教育。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离不开目的性的导向,目标与成就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遍地来讲,有目标的同学,对自身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以此类推,在班集体管理工作里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在定出详细的目标时,无论是班集体的宏观目的抑或是同学们的个人目的,皆需要班集体里的全部同学参加,如此则可以让同学们养成很强的责任意识以及荣誉意识。激励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同学们发出蓬勃向上的内在动机,所以鼓励同学们参加班集体的统筹管理目标与同学们的自身目标的制定过程亦不失为一种激励。应用目标激励教育的策略让更多的同学获得进步,并且能够依据同学们的兴趣将班集体的同学划分成各自相异的组别,经过目标激励教育,让班集体的秩序井然,养成优良的班风。

5.感情激励教育。感情激励教育的关键是班集体的统筹管理者需出于真心的尊重同学们的人格,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要,用心地去欣赏同学们,不吝啬表扬激励,避免责备批评,逐渐转化同学们的思想感情。情感激励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转移情绪、相信、期望等。在进行班集体管理工作时,班集体的管理者需以爱之名,将自身的对学生的爱正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温情,保持愉快的心理状况。在进行班集体管理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的互递传达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通过语言交流让同学们体会到信任;绝不轻视任何一位同学,不抱怨同学们的不理解,积极地做好启发工作,让老师在班级统筹管理工作中不至于事倍功半。

6.成就感激励教育。教导同学们的时候,成就感激励教育当属事半功倍的好法子。每一位同学都应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教师在激励学生时,应引导他们了解无论在班级或是在校外都需要谨言慎行,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为举止每时每刻都关联到班集体的荣辱,每一位同学皆应当给自己的班级带来荣誉。在班集体的管理进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应用激励教育,不仅能够让班集体统筹管理工作收获意料之外的成效,同时也会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效果。然而,实施成就感激励教育亦当掌握一个度,越过了反而会有反作用,所以要求班集体统筹管理者因材施教,掌握火候。

三、激励教育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激励教育。运用激励教育进行班级管理时,若选取的时间和场合不当,激励教育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选取得当的时机。比如:开展某次活动时对表现很出色的学生,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行为,并给与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2.对学生在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给予恰当的激励。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优化人的品格。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人际交往活动,像运动会、野炊、演讲比赛等等,并不时地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久而久之,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对方的良好品行,增长见识,从而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获取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激励。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有效使用激励教育方法来管理班集体,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班集体的统筹管理者需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推进激励教育的进展,让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余如进.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文婷,常宇.关于中职学生管理方法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17).

[3]丘雪婷.浅谈激励机制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知报教师版,2011,(46).

[4]尚文军.充分利用激励教育转化后进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上一篇:谈中小学数学教师的 下一篇: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走进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