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国学经典 丰富教学资源

时间:2022-09-20 09:53:05

引入国学经典 丰富教学资源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经典读物,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群体中民族文化的缺失,文明礼仪的弱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整合传统养蒙教材――《弟子规》来引领现代文明礼仪的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有效的诵读、研习、践行,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

一、创设氛围,让经典随境和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见,熟读乃至背诵《弟子规》确实是引领学生品行养成的有效途径。“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读千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弟子规》的研习有效落实,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弟子规》的人文熏陶,便于学生诵读熟记,就显得尤为重要。情境展现经典,经典触动灵魂,灵魂随境和鸣。

1.时间保证,师生同诵 师生人手一册,利用每天的20分钟晨会,要求全班学生齐声诵读《弟子规》;每天规定具体内容,按要求分段落朗读,要求会背;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学习、理解句子的内涵。老师也要参与研习,以身示范,一边把做人之道教给学生,一边也亲历亲为,与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与学生一起成长。

2.栏目引领,千人共读 每周二中午读书读报课是我校“小海鸥广播”的固定播出时间。“共读《弟子规》”作为其中的一个专栏向全校播出,那段时间里,全校五十八个班级停止一切自学活动,在语文老师的组织下,认真收听《弟子规》解读,齐声跟诵《弟子规》内容。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一角开设“经典有约”栏目,把《弟子规》的内容展示出来。利用晨读、课前五分钟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的目的。

二、创建机制,让经典随情润心

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创新机制,以经典习得为抓手,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经典,激发学生习礼向善的情感,随情润心,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1.编礼仪手册,评文明标兵 我们结合《小学生守则》,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腐朽陈旧的不用,含有歧义的不用,对那种注重内外兼修的德行再进一步细化、扩充、合并、改进等,编印了符合现代文明学生的礼仪手册,形成了《学生文明礼仪二十条》。这些内容成文成册,人手一册进行学习,每月进行对照、自省,开展评比。每月评出“文明礼仪好少年”,学校评选“文明礼仪先进班级”,激发学生学习经典,争做文明少年的热情。

2.聘校园督察,辨行为美丑 聘请一部分班干做校园督察员,及时关注校园内外学生的行为动态,捕捉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及时拍摄学生的行为花絮,制作成展板或者短片,让全体学生结合《弟子规》研习内容,人人参与品评,使全体学生逐渐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3.设专项训练,注重习得分享 每月老师为学生上一堂礼仪课,提出相关的要求,并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达成情况提出阶段性训练目标,写在黑板左上角“本周目标”栏内,根据存在问题,利用晨会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月底,组织学生对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家评、总评,择优推荐进行校级表彰。定期让学生写读书的感受,每周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的感受、体会出来的道理、自己践行的收获等,这样学生对其中蕴含的道理体悟得更深刻。

三、创新思路,让经典随文明同行

“行欲为世范,礼从文化出。弟子行当规,有规乃自行。”用传统文化、传统礼仪内化学生的言行,使学生成为民族优秀传统礼仪的践行者,是我们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加强对学生践行《弟子规》情况的加以指导,把学传统经典、做文明少年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

1.研习《弟子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落实《弟子规》,从小做起。首先要管住嘴,做到“秽污词,切戒之”,管理好自己的书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保持好教室卫生,“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弟子规》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用书中的方法去指导实际行动,努力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打牢很好的道德根基。

2.研习《弟子规》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 我们利用常规教学这一主渠道,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教师在课前都领着学生,依据课堂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几句来分析学习,最常用的有“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放学前经常听见有的班级在诵读“步从容,立端正”“斗闹场,绝勿近”,以此规范学生的言行。

3.研习《弟子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培养家长的家教方法,使得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们迫于对孩子的影响,会自觉地孝敬父母,坦诚待人,主动落实:“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将传统经典中的孝亲诚信之道,转化成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家风,从而推进家庭的和睦,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

以研习《弟子规》等经典为平台,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经典,激发学生习礼向善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快乐学习 快乐锻炼 下一篇:幼儿观察、交往与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