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终需伯乐

时间:2022-08-29 08:03:46

有效的自主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就像是孩子在造一座自己的房子,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是房子的地基,对孩子的信任越多,孩子就会将地基打得越坚实。孩子施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造一座有自己风格的房子,适当地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孩子将房子起得更舒适美观。看似教师参与得不多,实则要担负很大的责任,每一步的建造教师都应该基于孩子自身,提出符合孩子特点的建议,在春风细雨中让孩子乐于学、勤于学。

如果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那么自信则会使孩子越来越想学,越学越好!我有一个学生叫陈栋杰,初次见面,无论怎么和他交流,都不和我说一句话,头永远是低着的,这比一般内向的小孩情况要严重。后来,我了解到,在他眼里,老师永远是凶神恶煞的。他的害怕,导致师生交流不顺畅,继而老师失去耐心,如此恶性循环,终致孩子沉默寡言,成绩不好,对学习抱着自卑的心态。我下决心一定要燃起他学习的信心。因为,一个孩子考分再低,如果他保留着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他就保留了向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的可能。反之,一个孩子考分再高,如果他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那么他就丧失了发展空间和余地。

如何让孩子有效得自主学习呢?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首先,相信孩子具有无限的潜能,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引导

当孩子处于自主学习状态时,教师要给予一种信任。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山,谁都无法预料这座山里究竟蕴藏着什么,又储蓄着多大的能量。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挖掘的过程,故教师要在充分信任孩子潜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信任是有效自主学习的前提,这是激发孩子兴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关键。对于孩子的指导必须要有针对性。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强弱及擅长方面的不同等种种因素都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给予合适的指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双胞胎也不例外。哪怕外表一模一样,内心也是截然不同的。我就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小侄子。学习上,弟弟比哥哥自觉地多,能抓住主要的知识点,自学效率很高。对弟弟进行肯定的同时,我也鼓励他对相关内容进行课外拓展,丰富知识面。哥哥天性好动,缺乏耐心,对于老师或父母批评是左耳进右耳出。对学习没有热情,自主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孩子的内心总是很敏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左右他的心情。有些孩子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最严厉的批评,依然嬉皮笑脸。对于这种孩子,很多家长及老师都感到分外头疼。我则人为,这是孩子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孩子往往一个人暗自伤心。双胞胎中的哥哥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孩子。在弟弟光环下的他,面对的总是指责和嘲笑,孩子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承受这些的,他只会按照人们的划分把自己归为差生一类,用嬉皮笑脸去掩饰心中的失落。很多孩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让自己的心变强大,同时也离家长心中的好孩子愈来愈远。当你对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了解,不能自以为是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他,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次家庭作业,弟弟已经预习好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读得十分流利通顺,而哥哥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他也能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孩子深受鼓舞,埋头读了起来。这时候,我则在一旁静静观察,相机进行指导。当孩子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尤其对于一些自学能力较弱的孩子,既要避免伤害孩子自尊心又要逐渐提高他的自学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材施教”的精髓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应深入教师内心。因此,有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仔细观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引导。

其次,为孩子制定可达成目标

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童稚的心只驱驶其好动好奇而浅学多问,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和耐心性,当教师在布置学习项目时,没有朝深一层处想,多方面考虑,只浮光掠影地凑合一些实在是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作业,就把它们和盘托出。学习把握不住方向,掌握不了重点,遇到难题就泄气,还有部分学生不知怎样学习,不会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与教师正确引导的效果,两者需相辅相成,共得益彰,紧密结合,才显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们是统一的。为了燃起陈栋杰的学习信心,我给他制定了一个个小目标帮助他提升数学成绩,改掉粗心的毛病。我不会吝啬自己的赞赏,一有机会就表扬他,鼓励他。现在,虽说他的数学成绩不是班级上游,但至少他不再惧怕学习,完成课外作业也让他有底气在课堂回答问题了。我想他的自信心就是在完成这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中建立起来的。语文、英语皆如此,我有计划地制定适合他的目标,有耐心,循序渐进,让孩子从课堂外也能学到知识,收获快乐,增加信心。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及时肯定鼓励孩子

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李吉林老师说:教师的期待会作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成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期待”转化为“自信”。这样的激励作用,效果是明显的,也是持续的。作为教师,应当找出一个平庸孩子的天才,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努力发展他自己的天才,及时肯定鼓励。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希望和信心,尤其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育才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下一篇:合理选择教学素材 点亮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