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慧眼识“虎符”

时间:2022-09-20 09:23:21

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先生在陪都重庆,闲暇时喜欢到街头走走,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有一次,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只造型古朴的青铜老虎,便随手拿起来观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又惊又喜:难道这就是从春秋战国、秦、汉至隋,帝王授予臣下兵权或调动军队时的法定信物——“虎符”吗?

郭沫若随即买了下来,回去后仔细研究,的确是虎符。虎有“百兽之王”的美称,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自然为统治阶级所利用。龙形象征君威,虎形象征军威,标志军权的兵符便被铸造成了虎形,称之为“虎符”。虎符均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当帝王任命新的统帅或者调动军队时,便派使节持另半只虎符去目的地合符;倘若虎符能合在一起,并丝毫不差,将领就得按照使者传达的意见,调动军队或者调换将领。

关于虎符,最著名的故事当属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郭沫若据此创作了五幕话剧《虎符》,写于1942年,1943年首演。公元前257年,秦国破赵长平军,兵围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魏王迫于秦国压力,不敢出兵。信陵君认为赵魏唇齿相依,欲亲率三千门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议窃取魏王虎符,凭符调用老将晋鄙统率的十万魏兵。魏王的宠姬如姬夫人素来佩服信陵君“宽厚爱人”的品格和“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也感念他替自己报了杀父之仇,因此冒死盗符。信陵君佩符至晋鄙军中,晋鄙疑,信陵君令勇士朱亥追杀晋鄙,然后亲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赵国之危。后来,魏王杀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过自杀。如姬逃出宫后,本可以逃至邯郸请信陵君保护,但为了不损害信陵君的声名,在父亲墓前自杀。

据说,郭沫若得到的这只虎符,长约10厘米。郭沫若将它摆在书案上,作为镇纸。他写《虎符》一剧时,这只虎符就伏在眼前,它给了作者以创作激情和灵感。话剧公演之后,相当成功,充分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魅力,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虎符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熟知古代历史的郭老,从地摊杂物中发现了这一具有重要收藏价值的虎符,证明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可惜现今世上,“虎符”遗存甚少,常人难见其貌,更难言收藏了。

(责编:李潞)

上一篇:盘点电信诈骗类型与破解之道 下一篇:改进作风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