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规划设计浅谈

时间:2022-09-20 08:43:52

山地规划设计浅谈

摘 要 通过对项目案例设计过程的描述来讨论和归纳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 山地住宅;山地设计;竖向设计;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00-02

0 引言

随着城市需求与规模的扩大,城市土地开发与建设逐渐向城市郊区发展,山地住宅的开发开始变成较为普遍的现象。山地住宅是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有助于提高绿化率具有优越的自然优势;更能有效地扩大土地利用范围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因此,山地住宅设计成功实例也逐渐的多了起来。这些成功实例虽然在规模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特色,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通结构――呈现人车独立分流的形式。结构多为车行路环绕小区,步行系统统帅小区内部联系;

2)竖向设计――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自然山体,少做开挖,有效减少对于山体的破坏;

3)景观设计――引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保留并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地物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

4)建筑组团――多采用组团式改进即多采用点状(多用于别墅)、流线型布局、曲线形布局,或根据地形地貌进行划分的主题不拘形式来加强空间的层次感。

当然,每个项目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下面以大连开发区大学城D-2地块项目规划实例来具体解析山地规划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1场地现状

基地位于现大连市开发区松岚村附近,毗邻大黑山脚下与松岚村樱桃园之间,周边植被和景致相当丰富,山景特色突出,南向还可远眺海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地只有南侧可邻接规划道路。主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大高差约为39m),用地起伏有致,因此设计者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是场地的自身高差较大;其次等高线密集区域较多场地内部坡度较大。

2道路与场地的划分

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 ,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

本案道路设计的出发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土方平衡量最小化,本着场地最大开挖处不大于6m的原则,选择最高点定点标高,在原始地形等高线上寻找水平面开挖变化最小、垂直面等高距最大的等高线作为到道路形成的基面;二是顺应山体形态的同时使道路竖向差最大化,此处主要体现在入口位置的选定,由于规划道路的走向是西高东低,将主要入口选定在标高较高的位置更有利于处理场地的竖向;其三,道路主体尽量形成环路,以达到交通通达最大化的目的。

道路形成的同时也完成了场地区域的划分,道路作为划分两边场地的界线,形成四个不同标高基面的台地区域――即组团分区区域组成。

3竖向设计

任何山地住宅的竖向设计的总原则是随坡就势地设计建筑物的正负零标高,并处理好项目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利用建筑物间高差进行日照折减,在卫生间距的控制下提高建筑密度;并可利用高差制造出半山车库等项目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本案的具体竖向设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小组团内的竖向组织,一般情况下将前后楼之间的高差制定在3m(适用于多层和高层部分),局部高层之间可控制在6m,这样做除了顺应地势之外也可以适当缩小挡光间距,提高土地的利用;第二步骤是组团之间的竖向组织,指的是小组团之间台地高差组合,此处的高差主要还是以地形地貌的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调整,将最大的高差都放置在小组团之间的交界处,作为小组团划分的自然界限。

4车库分布

在山地小区设计中,另一项重点就是汽车库的设计。在山地环境中,以不减少绿地环境面积为前提,利用地下、半地下空间来布置停车场地,是最具有优势的。

由于本案的场地整合后,可利用住宅南北向形成半地下空间作为车库使用,这种半地下车库的优点在于可以少占用露天场地,方便住户使用也便于单户车库的售出(此后称其为依附式车库);其次是利用前后楼之间的高差组织地下车库,其特点是车库顶部可以回填覆土层作为住宅的中心绿地以及宅间绿地。

6景观核心

在概念设计中所涉及的景观并不是最终的要达到的结果或是目的,而是在规划层面上的一种设计控制与引导,本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也是分为两个层次,即主轴景观与宅间景观:主轴景观的作用是形成步行绿化主轴,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以及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宅间景观绿地则提出层叠式垂直化台地设计,是宅间绿地形成都层次空间区域属性,即可以有公共区域又能提供宅前庭院私属区域,是区别于平地式宅间绿地设计的最大优势。

7建筑布置形式

山地住宅的布置形式可谓是形式多样,以平地是的住宅来说要丰富很多,在本案中主要出现了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错层式形式的住宅,这种布置的住宅多是垂直于等高线,单元之间或单元之间地面高差通常是1.5m或3m,适用于山地坡度10%~30%,优势是满足地形的要求的同时丰富了山地住宅空间以及天际线的组织;另一种是掉层式形式住宅,主要是沿等高线水平布置的横向掉层,此类住宅的第一层往往是半地下形式,由于通风效果相对要差一些,因此更适合用于作为车库或下跃附赠住宅。

8 结论

美国建筑师赖特认为:“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象从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中也十分强调“枕山而居,天人合一”。规划设计体现山地场地特性,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新型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海松,著.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研究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的人防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