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诗经》中叠词的效果

时间:2022-09-20 06:47:28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诗经》中叠词的一些表达效果,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它们进行说明。既说明不同的效果,又尝试阐述这些效果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更好地对文本中的叠词进行把握。

关键词: 《诗经》 叠词 表达效果

一、引言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其中含有不尽的财富供后人发掘,但是因为年代的久远,语言的流变,许多当时的文学表达方式与现代具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些差别中,叠词的大量使用无疑是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下面就《诗经》中的叠词的具体表达效果进行阐述。

二、舒缓语气与抒情

在《诗经》的文本中,有许多文字没有具体确切的含义,而是通过使用叠词来使得语气得到舒缓,如“燕燕,差池其羽”①中的“燕燕”的这种重复,从而使一种比较突兀的语气得以舒展,而它的这种舒展语气也正是与下文的送别相符合的。而在“湛湛露斯,匪阳不”②中,也是以“湛湛”二字所设定的舒缓的语气引起下文的。《诗经》通过叠词,特别是叠词在文章开头的使用,以一种舒缓的语气营造情感氛围,为下文构造环境与心境。

与简单的舒缓语气相比,《诗经》中借助于叠词抒感的地方很多。《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③仅仅以“夭夭”、“灼灼”二字就让人深切地体验到了满心欢悦的情感,让人置身于春日桃花盛开的画境之中。而《氓》中那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④的女子也把她的泪珠送到了读者的眼中,让读者心中为她或忧或喜。相比而言,“行迈靡靡,中心摇摇”⑤中的“靡靡”和“摇摇”更多的是抒发了一种家国衰亡的悲痛,虽然文章中没有明确的言说,但是这些叠词的运用却已经让我们为之所感。在“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⑥这句话中,几个叠词的运用寄寓了深切的情感,而无限的真诚与失望也都意在言外。由之可见,叠词的使用是作者不是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抒感的有效方式。

三、声韵和谐与句子连接

《诗经》作为先秦的文学作品,自然也不可能摆脱其时代的双音节的语言特点,因而许多叠词的使用也与其音韵的协调有关。如在《东门之杨》中“其叶”、“明星煌煌”⑦等语句如果没有使用叠词,诵读句子时语言就会比较零乱和拗口,而使用叠词就使得语句变得十分和畅。流传至今的“未见君子,忧心忡忡”⑧中,“忧心忡忡”中叠词协调音韵痕迹已然很是明显了。比照“独行踽踽,岂无他人”⑨,今天的成语中依然保有“踽踽独行”,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下叠词在补全音韵方面的不可或缺。所以,《诗经》中的一些文字主要是为了补全音节,我们不必过于穿凿。

和补全音节相类似的是句子的连接需要。“子子孙孙,勿替引之”⑩,虽然含有形容子孙繁多之意,这样行文却是促进整个句子连为一体的需要。因为如果不使用叠词,整个句子就变得比较散乱,而且意义的表达远没有使用之后鲜明。《云汉》中的“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赫赫炎炎,云我无所”{11}也与之类似。借助于这些叠词,既使得整个句子连接为一体,又让各种情感的表达更加确切和深入。

四、兴起与渲染

前人认为《诗经》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并且认为兴是指先言彼物再引起此物,这里的兴起并不指这个概念,而是仅仅指文章的一种开头方式。《诗经》中使用叠词作为文章开头的作品很多,但并不都是为了兴起。在《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2},其中的“呦呦”二字很难说是对鹿的叫声的模拟,更多的像是一种引起下面文字的方法。而《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13},则鲜明地表明了“浩浩”不是对于外界自然事物的模拟,而是一种引起下文的方式。因为“浩浩”若有实意,不仅与所言之天不合,也与“昊”重复。由此可见叠词也是一种兴起下文的方式。

叠词的效果不仅在于兴起下文,还表现在对于氛围的渲染上。“风雨凄凄,鸡鸣喈喈”{14}通过叠词的使用渲染了环境的凄苦与主人等待的悲凉,突出下文“既见君子”{15}的喜不自胜。而秋日的蒹葭却以“苍苍”、“萋萋”、“采采”{16}描绘了一幅凄美的图画,将读者移身诗中,体味主人的希望与惆怅。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7}中,我们则深深地被其中所表述的情感所感染,也为那个动荡的时局而忧心,因为这两个叠词在渲染环境的恶劣的同时,更与下文一起加深了其恐惧之情与无尽之忧。

五、描摹与强调

有些叠词不像以上所说的那些一样具有各自的功用,而是对于外界的事物的一种模拟。《诗经》的开篇即是模拟雎鸠的“关关”叫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对于各种声音的模拟,如“将翱将翔,佩玉将将”{18}对于佩玉碰击声音的模拟,“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19}对于虫的飞动的声音的模拟,“伐木丁丁”、“伐木徐徐”{20}对于伐木声和人的呼叫声的模拟。除了对于各种声音的模拟以外,还有对于各种状态颜色等的摹写,如“皎皎白驹”{21}中以叠词“皎皎”摹写马驹的颜色,“萋萋”{22}以叠词描绘树木枝叶的茂盛。如此看来,以仿真外界事物为功能的叠词在《诗经》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另外,还有一些叠词起了很大的强调的作用。它们或使得情感得到强化,或使得具体事物得到突出。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23}中通过“采”字的叠用突出了采摘的时间之久,与没有满筐相对比,突出主人公心事的沉重。而“赳赳武夫,公侯干城”{24},则通过“赳赳”二字强调了主人公的威武雄壮。在《颂》中,“穆穆鲁侯,敬明其德”与“明明鲁侯,克明其德”{25}也都已叠词强调了君侯的美德。

当然,叠词在《诗经》中的各种表达效果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以一种为主,同时兼有其他的表达效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26}这几句诗就很难将它的叠词单独归为某一类作用,而更多的是多种作用的综合。“依依”、“霏霏”、“迟迟”不仅使得语气舒缓,更带有一种浓烈的抒情性;“依依”和“霏霏”描摹了外界景物,也渲染了各自迥然不同的氛围;此外,叠词也使得其声韵更加和谐。因而,我们需要在认识其具体效果之后再走出去,着眼于其整体的效果。

六、结语

《诗经》是用语言构筑起来的花园,其中仍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尚未被我们认识。不断加深对其认识不仅是探寻和发掘文学源头的需要,而且是我们诗意地生存的需要,叠词无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方面,但是把握这个普通方面恰恰是我们进入这个花园的前提之一。

注释:

①风・邶风・燕燕.

②雅・小雅・湛露.

③风・周南・桃夭.

④风・卫风・氓.

⑤风・王风・黍离.

⑥雅・大雅・抑.

⑦风・陈风・东门之杨.

⑧风・召南・草虫.

⑨风・唐风・杜.

⑩雅・小雅・楚茨.

{11}雅・大雅・云汉.

{12}雅・小雅・鹿鸣.

{13}雅・小雅・雨无正.

{14}风・郑风・风雨.

{15}同上;

{16}风・秦风・蒹葭.

{17}雅・小雅・小.

{18}风・郑风・有女同车.

{19}风・齐风・鸡鸣.

{20}雅・小雅・伐木.

{21}雅・小雅・白驹.

{22}雅・大雅・卷阿.

{23}风・周南・卷耳.

{24}风・周南・兔.

{25}颂・鲁颂・泮水.

{26}雅・小雅・采薇.

参考文献:

[1]褚斌杰注.诗经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7,第一版.

上一篇: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时期对人类遭遇的和谐生存问... 下一篇:浅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性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