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0 06:34:00

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不能适应大数据的环境。目前来说,面对大数据的冲击,高校图书管理中还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图书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图书管理;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7-85-3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College Book Management under Big Data Background

Qiao Ruihua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big dataera,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and cannot adapt to big dataenvironment. Currently,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big data,the management of booksalso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the challeng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the books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were mainly analyzedin this paper.

Keywords: big data era; Books management; 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其数据爆炸范围之广、程度之烈,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对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巨大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自身产生和拥有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作为典型的信息管理活动之一的图书管理事业,势必会受到大数据理念的影响。因此,图书馆界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策略。

1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来临

1.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大数据时代最早是在2012年美国政府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中提出的,同年11月,在党和政府扶持下,广东省率先制订“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启大数据战略的省份。目前对于如何定义大数据,学术界众说纷纭,形形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总体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描述,归纳定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学术界有名的3V定义[1],各行各业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特点即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此外,从实践层面出发,大数据还具有数据规模全、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高等一系列特征。简而言之,大数据是IT行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庞大数据及其数据量激增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趋势,它不仅对庞大巨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还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各行各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即时获取有用信息,进而形成与传统数据管理不同的工作模式。

1.2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从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来看,在互联网的时代下,馆藏资源丰富的高校图书馆本应该是信息传递效率快,信息资源利用率高的信息活动传递者,应该通过其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拓展业务,从而增加用户的需求量,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创造。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更好且有效的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图书管理模式没有在大数据环境下与时俱进,从本质上而言,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创新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大数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体现为以下两方面,首先,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而保证图书馆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提高馆员的服务水平,并在不断地创新模式中,使学生、科研工作者能够从图书馆资源中获取自己真正所需,从而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及魅力。其次,要积极满足更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服务的,在大数据环境下,会有更多的知识需求者,因此,要积极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更加高效性、个性化、有序性的服务,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能够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借助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具有必要性。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维护、转型升级、信息化管理、虚拟化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管理转型压力大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相对分散的知识资源一时难以接受创新资源的喷泉式涌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数据中心在大数据背景下无法有效满足图书馆动态需求,难以抵挡数据激增产生的能耗和压力。二是高校图书馆主干接入点数量多,但设备结构复杂,再加上管理手段、监管手段及维修不到位,常常出现网络阻塞、内部平台访问速度慢、无反应等问题。

2.2 管理机制缺乏整体性与宏观性

目前,国内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硬件,而忽视了软件,这就是在自我定位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忽视了用户的基本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用户的基本结构,导致了管理机制缺乏宏观掌控,那么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明显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从而难以实现其服务[2]。

2.3 图书馆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以书为本的传统图书馆不管是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在服务方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读者对新知识、深层次的挖掘越来越强烈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多数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重视不够,严重缺乏大数据知识培训、学习交流、国外进修等深造的机会,从而导致复合型人才缺乏。所以,高校图书馆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快馆员的大数据知识学习,加强信息意识及处理技能,培养意识、知识、管理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保证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下的可持续发展。

2.4 服务意识欠缺

截至目前,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以藏为主、重藏轻用为整体思路,很明显这种管理理念已经滞后,不能满足大数据下全方位、多元化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单一,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服务层面,只建立在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传播,为读者提供最原始的低层次的服务,跟不上大数据下网络时代的脚步,很难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不能及时全方位的整理、收集大数据信息资源,没有个性和特色服务,不能适应读者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引导读者利用深层次的馆藏资源。其次,管理方式落后。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没有主动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工作服务热情及主观能动性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被单一的被动的服务管理理念所束缚,因此,始终处于一种懈怠的工作状态,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与时俱进,难以在大数据下生存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最后,缺乏有效的监管指导系统。目前高校图书馆还没有统一的指导监督制度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引导图书馆的发展。

3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

在大数据网络环境下,为保证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实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需要从四个方面同时入手,将管理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保障,将大数据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将用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将良好的服务理念作为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具体如下:

3.1 管理服务理念创新

目前,高校图书馆单一的管理服务理念是制约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必须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这是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图书馆与时俱进的根本性措施。那么应该如何转变管理理念并创新呢,我们认为是继往开来,具体是指在吸取传统的优秀管理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与读者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相一致,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毕竟图书馆是服务社会的,必须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体现人文关怀,潜移默化中改变创新。此外,作为图书馆的领导者,更要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不断地为馆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高自身服务和竞争观念,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掌握和利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那么,作为馆员,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软件和硬件技能和知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快速的、准确的、深层次的知识和服务,逐步形成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及更多需求者为宗旨,促进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健康良好的发展进步。

3.2 积极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

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的源泉和基础,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主要保障,创新图书管理的主要要求。图书馆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走出来,建立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以科学的手段促进图书馆发展。我们认为,要创新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3.2.1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

3.2.1.1 明确办馆方向,服务至上

高校图书馆办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和科研,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单纯的为教学和科研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对知识的渴望会体现出来,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明确方向,利用高科技技术,更好地为科研和更多的需求者服务。

3.2.1.2 藏用结合以用为主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以藏为主,轻使用,但是,在依据大数据作为发展平台中,图书馆要想积极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理念,积极推行馆藏结合、以用为主,在依据市场定位中实现自我判断,实现决策评估[3]。

3.2.1.3 紧追网络化、现代化服务,创新决策机制,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用户将是图书馆数字用户的主要读者,要不断摸索用户的需求变化,满足其多样化、全面化、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服务。

3.2.1.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实施时要积极将个人作为切入点,并利用创新的激励手段,从根本上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4]。

3.3 加大平台建设,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

在大数据物联网时代,国家已经提出创建智慧型城市,同样,高校图书馆面对信息激增的冲击,应该建立与大数据相适应的新的技术。比如可以建立管理教学、综合实验、社会需求协同发展的“智慧型实验室”。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依托高校的网络中心,创建一个云计算中心,这样就能高效、便捷地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智慧型服务,同时也顺应了高校图书馆平台应对新技术要求。

3.4 积极创新馆员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就是馆员,馆员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馆员,高校图书馆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要积极创新馆员管理,这是基础也是基本,创新馆员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本着满足读者需求的基本理念,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藏为重的观念,其次,要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多组织培训、交流、学数据知识的机会,从内因出发,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馆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保持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气息,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在数据环境下,积极创新,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146-169.

[2] 贾建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0(18).

[3] 陈建玲.论数字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

[4] 年伟.网络环境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1(9).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探究 下一篇:一棵奇怪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