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贷款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9-20 06:29:51

农户小额贷款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小额贷款保险的全称是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保险公司在农信社(或银行)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时,专为贷款农民配套提供的一款意外伤害保险。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推出,给农信社设立了第二道风险防护网,也增加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给贷款人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农户小额贷款保险;保险产品;保险发展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2-0119-02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小额贷款保险的全称是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保险公司在农信社(或银行)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时,专为贷款农民配套提供的一款意外伤害保险。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推出,给农信社设立了第二道风险防护网,也增加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给贷款人提供了保障。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农信社、保险公司和农民的欢迎。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和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小额贷款保险在运行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小额贷款保险运行情况对豫西南某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就小额贷款保险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小额贷款保险运行情况

该县于2008年末开始办理小额贷款保险业务,阳光财险属于此项业务的主办单位,县农信社属代办机构。小额贷款保险的支持对象为向农信社申请小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初创期小企业和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保险金额一般在1-5万元;保险费率为贷款金额的3‰-5‰,理赔金额以全部贷款本金为限(借款人因意外事故身亡的:其亡前已全额归还贷款的,按照原贷款金额的全额赔付借款人的受益人;其身亡前归还部分贷款的,以总贷款为限,按差额分别理赔贷款人及借款人的受益人;身亡前未归还贷款的,全额归还其所欠贷款本金;借款人伤残的,依照国家统一的伤残认定标准,按结欠贷款总额分次理赔贷款人及借款人),有效期限为一年;代办机构一信用社的手续费及各种费用比例一般为保费金额的10%-20%。贷款单位是第一顺序受益人。目前该县共有金融机构5家,推行此业务的仅有农信社。全县共办理贷款保险业务3391笔,保额7492万元,借款农户的投保比例达10%;处理死亡赔付案1余起,给付赔款3万元,农信社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0万元,占农信社中间业务收入的5%以上。

从该县小额贷款运行的情况看,小额贷款保险明显具有资金融通、风险保障的双重功能,将其引入农村信贷链条,不仅解决了农民找担保难的问题,还实现了多方获益,取得了银行、农户和公司三赢的局面。一是对放贷机构而言,小额信贷保险可以帮助农信社等放贷机构转移风险,保全资产,提高贷款安全系数,从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二是对保险公司而言,小额信贷保险赔付率较低,是典型的效益型险种,保险公司打开了新市场,增加了保费收入,可谓一举多得。三是保险业经济补偿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小额贷款保险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帮助农民分散风险。农贷户多数属于低收入人群。风险防范能力较为脆弱,多数农民希望获得贷款后通过种植、养殖经营脱贫,一旦遭遇意外伤亡,贷款偿还很可能使农贷户家庭的困境雪上加霜。小额贷款保险利用了保险公司的专业风险保障系统分散了风险,在遭遇意外时减轻农贷户家人负担,顺利偿还贷款,有效减轻了被保险人家庭和担保人的还款压力,维护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小额贷款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数字来看,该县小额信贷保险在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支持“三农”发展、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推广不力、发展不快”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力度不够

因为小额贷款保险业务所服务的对象是农民群众,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保险知识、保险条款不甚了解。加之由于意外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人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投保没有多大必要,特别是在面对随着贷款金额增加而递增的保费支出时认为更吃亏。

(二)信贷员缺乏保险方面的培训

由于小额信贷保险是一项新业务,尚处于推广阶段,作为该险种推销员的农信社信贷员,也由于保险知识方面的局限,对其了解不多,认识也不深,特别是对保险的内容、条款以及保险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障更是一知半解,既无法对农民进行有效的宣传,也无法对农民的问询给出合理的解释。缺乏专业的保险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

(三)考核机制没有建立

缺乏相应的考核办法,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使该项工作难以向纵深推进。同时,业务发展受限于被投保贷款的额度,小额贷款保险业务一般限于小额信用贷款,对于大额贷款难以及时得到政策支持,往往需要逐级上报批准,也影响了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

(四)理赔程序复杂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及时、积极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理赔,对被保险人是极大地安抚。但在具体操作中,保险理赔的严格手续一定程度影响了周边人员对险种的选择。另外,还有参保人意外身亡而家人根本不知道其购买保险,以及出险后超过180天索赔期限而没有索赔而保险公司不及时告知,影响索赔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发展小额贷款保险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保险公司合作,发展小额贷款保险是扩大农信社知名度、增加收入、实现双赢的一次难得机遇,农信社和保险公司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使小额信贷实现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当前,发展小额信贷保险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小额保险宣传

开展小额贷款保险业务首先要让群众去认识他、理解他。农信社和保险公司要以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小额保险。

(二)建立培训和考核奖励机制

作为农信社,一是要找准结合点。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找准信贷与保险业务的结合点和对接点,做好网点产能的挖潜工作,按照网点贷款投放量、承保比例等指标扩大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力度,精耕细作,将小额贷款保险业务做细做实。二是强化培训。从提高全员认识和操作技能人手,邀请团险讲师集中时间对信贷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传授销售技能,介绍规范的业务办理步骤与流程,提高员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要强化考核。作为机构,信用社要将中间业务收入作为一项硬性考核指标,按期下达计划,联系工资收入,对经办人员按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从严考核,推动此项业务的发展。

(三)强化服务和创新工作

一是保险公司应根据农村特征,创新更符合农村特色的小额贷款保险产品,产品要充分体现惠农性,减少不符合农村实际的除外责任。二是强化小额保险各项服务,让农民买得放心。农信社与保险机构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要切实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与往返次数。农信社信贷人员和公司服务人员要积极协助农户办理报、结案等理赔手续,为小额贷款保险的理赔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三是适度放开业务管制。农信社管理部门要协商保险公司在小额贷款保险业务的方式上放开,开办包括保证、抵押贷款等方式的保险业务。在金额上被保险的贷款金额放大至所有贷款,同时缩减授权程序,一般应以核准的授信额度作为代办保险贷款的额度。

(四)合理控制借款人融资成本与期限

小额贷款保险借款人融资成本由贷款利率、保证保险费率及附加性保险费率三部分组成,目前,农民对小额贷款保险的最大抵触在于融资成本增加,对此,农信社和保险公司应降低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上浮30%的水平,保证保险费率和借款人意外伤害险费率合计最高不超过贷款本金的3%,经办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的实际风险与资信状况实行差别利率(费率)。小额贷款采取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的方式,贷款期限一般在半年以内,最高不超过1年,以减轻农民负担。

上一篇:日本政府应对日元升值问题的再探讨 下一篇:商业银行与众小企业共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