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0 06:06:06

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摘 要:公司治理理论越来越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的观点被广泛的接受。中国上市公司在治理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与股权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股权结构问题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公司;股权结构;国有股;机构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19-02

一、公司股权结构与分类

股权结构是指各股票投资主体所拥有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在目标投资企业全部股份中的分布构成,表现了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各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所有权构成。股权结构是指企业股权总额中各股东的所占有的比率,一个股东有了股权,那么他就拥有相应对企业的控制权。公司治理取决于股权结构。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能从总体上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一套制度安排,通过这些制度安排来协调公司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解决他们之间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冲突。正是因为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由之路。

公司股权结构分类:

1.集中型股权结构。集中型股权机构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所占份额很小。

2.分散型股权结构。分散型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分布分散,股东数量较多,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

3.阶梯型股权结构。股权相对集中于一定数量的股东手中,股权分布呈现从高到低的阶梯形态,各个股东以其持股水平为依据,决定其行使权利的努力程度。

二、当前中国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国有控股公司“一股独大”,缺乏多元股权制衡。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制度,出现了在现在许多上市公司中,国家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国家是最大的控股股东的现象,在中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国家股作为第一大股东,占据绝对控股的地位(持股超过50%),另一种情况则是国家股虽然未达到绝对控股的比例,但是与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差悬殊(持股差距超过20%)。正是如此,在公司治理中对大股东的管理层根本上就无法形成必要约束和对其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这样就会使得管理层无视小股东的存在,根本就不顾忌小股东存在的约束能力,那么就会容易造成对小股东的利益的忽视和侵害。

2.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缓慢。中国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与国际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相距甚远,小而散是中国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主要特征。这种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难以成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制衡力量,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严重。

3.股权激励机制失效。没有起到真正激励管理层的作用,反而成为管理层寻租的工具,主要表现管理层为对激励方案的设计进行操纵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特别是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大多只是一种形式。证券市场市场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完善。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和人为的操纵,经常造成股市异常波动,影响证券主场运作效率。市场缺乏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致使关联交易大行其道,而关联交易是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人均货币收入低,而且行业的差异非常明显;第二,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偏小;第三,董事长、总经理总体年度的货币收入过低,而且个别差异非常大;第四,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第五,总体持股的数量较少,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第六,人均的持股数量少,比例低,“零持股”的现象严重。

三、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措施

1.减持国有股。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可以采用回购、配售、协议转让和场外拍卖、国有股转为优先股,也可以通过国有投资公司、组建受让国有股的投资基金进行国有股减持。由于公司之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国有股减持的具体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减持办法的差异会导致其对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力度产生差异,尽管如此,各种办法所产生影响作用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它们都必须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影响。否则,将会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今后的长远发展。

2.统一股份种类。统一股票市场涉及许多具体问题,如国有股、法人股的流动问题,A股和B股的对接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A股与B股的接轨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首先,A股与B股接轨的前提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实现其还需时日;其次,A股与B股市场的对接对于投资者的风险难以预料,这些都会影响二者的顺利接轨。解决股权分置,其核心要义是赋予非流通股流通的权利,摒除同股不同权。只要股票具有了正常的流通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本来经济局面。

3.有意识培养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是指以投资公司债券和股票为目标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也是机构投资者之一,其他包括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风险资本投资公司等,它们既担当公司股东的角色,又担当公司债权人的角色。在现代公司中股东尽管是公司的所有者,但通常却不是决策的制定者,决策的制定权经常被管理者所掌握。管理者作为人,其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那么,企业中就需要一系列的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这些机制通常包括两部分:内部控制机制以董事会监督、大股东监督为主;外部控制机制则是由于公司控制权市场以及经理人市场的存在而形成的对管理者的约束。在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中,企业、证券经营机构与证券投资基金是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迅速发展,对公司治理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与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相比,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加以监督和控制。

4.上市公司中建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改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短期激励和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改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制度,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3-08-09

作者简介:徐丽娜(1978-),女(满族),黑龙江牡丹江人,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上一篇:教育和技能对幸福的影响序幕 下一篇:企业孵化网络的生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