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障性住房导则解读与设计策略

时间:2022-09-20 05:42:28

河北保障性住房导则解读与设计策略

1、导则

2011年6月,为加强河北省保障性住房的建筑管理,依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建设部等九部委《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162号令)、《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若干意见》(冀政[2007]95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28号)等文件精神,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对河北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2、概念

通过对目前已制定的一些规定、标准和意见的整合,在进一步明确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概念与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2.1 保障性住房

导则中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投资建设或提供优惠政策、限定面积、限定价格或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居民提供的住房,由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构成。保障性住房独立成套设计,“坚持小套型、功能全、精细化”的原则。

2.2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要求应成套设计,每套应有卧室、起居(厅)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廉租房面积应控制在30m2~50m2之间,经济适用房面积应控制在35m2~65m2之间,见附表2.2.1和表2.2.2。

表2.2.1 廉租房的套型标准

套型 Ⅰ型 Ⅱ型

建筑面积(m2/套) 30~40 40~50

居住空间数(个) 1~2 2~3

注:1、表中建筑面积指标中应包括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入)。

2、表中居住空间数指卧室、起居室(厅)等独立的房间数。

表2.2.2 经济适用房的套型标准

套型 Ⅰ型 Ⅱ型

建筑面积(m2/套) 35~45 45~65

居住空间数(个) 1~2 2~3

注:1、表中建筑面积指标中应包括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入)。

2、表中居住空间数指卧室、起居室(厅)等独立的房间数。

2.3 公共租赁房

公共租赁房由于覆盖人群范围广,导则中将其分为成套小户型住宅和宿舍两大类。

成套住宅要求有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面积控制在40m2~60m2之间。

宿舍分为“单居套(每套设一间居室)和多居套(每套设二至三间居室)”,每套应有居室、卫生间、简厨等基本空间,多居套面积控制在45m2以下。

3、特点

在河北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设计导则出台之前,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设计导则已经推出,河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在借鉴其它城市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地域特征和建设特点。

3.1 以地处外环以外为主

河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多位于二环以外地区,强调公共交通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基地的衔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选址应与现状、规划交通网络或其他大型公交设施相衔接,并可通过公交短驳与现状交通站点或大型公交枢纽接驳”,考虑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基地多位于中心城区以外,或较为偏远的郊区,入住居民以申请准入标准来约束,其出行问题显然无法实现依靠自有机动车来解决,必须借助公共交通。同时,公共交通建设发展和所形成的网络也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和建设提供依托,为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日常出行提供方便。

同样,强调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同步建设也是为保证入住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作出的重要规定。考虑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多集中在原有生活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的中心城区以外,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和完善虽然带来了用地规划中居住用地比例下降的问题,却避免了在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由于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保障性住房建成却无人入住使用的尴尬。

3.2 以高层建筑为主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河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容积率普遍在2.0以上,住宅建筑多以高层为主,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用地又多以小面积地块为主,规划设计中日照、朝向、绿化率等指标要达到规定的标准相对比较困难。期望在规划阶段的多方案比较基础上,形成相对合理的住区布局,提高住区外部环境的舒适性,营造更加宜人的住区环境。

3.3 日照、朝向、绿化

保障性住房受地块限制,在高容积率、高层数的条件下采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的有关规定,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考虑采光、通风、防火、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基本要求,容积率、绿地率,公共配套等指标均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及各地相关规定。

4、思考

考虑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实际支付能力,倡导政府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满足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住、行”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其居住尊严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设计的重要课题。

4.1 居住尊严

考虑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其基本的居住尊严,应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与建设中重视就业、服务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节约用地,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服务配套设施多采用集约方式集中建设,这一方式的问题在于:集中的商业模式一般多与相对高档的商业业态相对应,易与居住者的实际经营能力、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产生错位。因此,保障性住房的服务配套规划布局,特别是商业空间的布局应考虑分散商业业态的存在,使其与集中商业形成互补。通过建筑设计的处理,在满足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并避免日后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违章搭建、破墙开店等问题,使得公建配套设施的布置与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真实生活诉求实现对接。

上一篇: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设计模式GCA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