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均衡:走进荣昌县“多措并举”模式

时间:2022-09-20 05:09:31

关注教育均衡:走进荣昌县“多措并举”模式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庆市荣昌县在近年来通过“优配置、大投入、建公平、育名师和重改革”等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让公共教育资源有了更公平合理地配置,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了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地发展。

扩大普及,惠及农乡

均衡教育重在“均衡”,孔子也曾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均衡治国理念,现今是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年代,发展均衡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决策。

自2009年以来,荣昌县累计投入5.9亿元,实施“城区扩容”“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高“优基扩容”、中职“强基提能”“塑胶运动场”“校校通、班班通扩容”等建设工程,开工建设181个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资1.3亿元,将荣昌县职教中心迁建到国家级工业园区——荣昌板桥工业园区内,学校规模将由现在的4000余人扩大至8000人以上。投资3317万元,对盘龙镇大建中心校等42所农村中小学实施寄宿制建设,解决因网点布局调整带来的学生上学难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且配备校园安保人员800余名,为12万中小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一系列工程扩大了城区学校容量,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矛盾,满足优质教育需求。

教育均衡,就是要构建农村教育的公平。近年来,荣昌县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民心工程”,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到了每一个角落。每年筹资2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免费体检”工程,对农村学校师生进行免费体检,为农村学校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另外,开辟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了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的数量。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程,凡荣昌籍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及其子女等升入本县中职学校,享受政府全额补贴学费。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启动“解困助学专项资金”,帮助贫困而失学的中小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确保了全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一系列的教育“民心工程”的实施,让很多农村娃享受到了比城里孩子还要优厚的待遇,均衡教育得到进一步彰显。

科学理念,护佑成长

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布局均衡,荣昌县制定了《荣昌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荣昌县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2009-2020年)》和《荣昌县中心城区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2010-2030年)》,积极推进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从2009年以来,全县撤并了路孔中学、峰高镇荣教完小等39所边远、薄弱中小学;将双河中学、吴家职业中学普高部并入仁义中学、永荣中学,把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调整为4所。

通过“送教下乡”“名师评选”、加强培训、师资交流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今年,荣昌县率先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落实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建立科学、公正、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激励广大教职工不断创新、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推动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多种举措并行,确保了均衡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保障了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使他们能够更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的减轻了每一个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所依有所望。以促教育公平,构幸福教育为抓手,荣昌必能使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享有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教育,在均衡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析新课标高考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