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注重效率

时间:2022-09-20 04:57:47

据麦乐迪·麦克尔报道,美元走强和煤炭出口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大利亚的竞争力,但该国的经济状况依然健康稳固

2012年,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3.2%,标志着连续第21年的经济增长。该国经济是不是没有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或者当前欧元区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呢?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经济时期应对得当。

2011~2012年,该国的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增加了6.2%,达到了3158亿澳元,而出口量同比增长4.6%,价格上涨了1.6%。这些增长主要来自大宗商品贸易(62.8%),特别是矿产和燃料。

地理上邻近亚洲

澳大利亚能够保持经济活力主要是因为其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正在发展的亚洲,该国55.2%的出口量流向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

迈克尔·雷迪是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贸易及流动资金贷款负责人,他告诉我们:“亚洲一直是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地区,70%的出口量都是销往亚太国家和地区。亚洲是正在成长中的主要市场,邻近亚洲对我们非常有益,特别是在欧洲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

邻近亚洲市场虽然有利于大宗商品行业,但是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澳大利亚出口商不得不与当地低生产成本的厂商竞争,澳元在过去三年升值超过15%也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大宗商品出口一直保持强劲,通过商品价格走强暂时掩盖了美元升值的影响,但澳大利亚出口市场的其他行业形势严峻,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 澳新银行(ANZ)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银行业务负责人艾伦·胡斯这样告诉我们。

初级产品出口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9.2%,而制造产品出口仅增长1.1%。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贸委)高级经济学家马修·德班解释说,亚洲的强劲发展带来澳大利亚大宗商品出口的繁荣,但汇率升值却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由于自然资源领域的生产力投资大量存在,美元走强带来的负面影响稍微减弱,但其他出口行业都在苦苦挣扎。

“显然,非采矿行业已经处于澳元走强的竞争压力之下。尽管全球贸易量已经超过2008年的水平,但澳大利亚的制成品出口仍远低于2008年的峰值。特别是澳大利亚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出口行业,如建筑材料和道路车辆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德班说。

由于紧张的市场形势,所有行业的企业都把焦点放在管理运行资金、提高成本竞争力上。这使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包括通过融资方案延迟或加速付款。“更普遍的情况是,往来账户中未结清的款项、对照跟单文书和自动结转。这需要增加一些额外成本,但也减少了风险配置,所以需要充分理解,交替使用结余。”澳新银行胡斯说。

即使是经营状况良好的矿业公司,目前也正在紧密关注与大宗商品价格有关的开采成本,以确定有关项目的可行性。“一些大的澳大利亚出口商已经减少投资项目,开始关注资金,并回归到一些激进的商业活动中,这些活动主要围绕如何管理流动资金。我们正在努力帮助他们融资,以及管理库存资产和装运后的出口融资。当企业被更高的澳元币值冲击,其成本实际上上升了,我们必须找到方法,通过一些流动资金方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雷迪说。

但出口商必须重新调整商业模式,至少要充分利用融资,如法国银行业的回归,结合来自亚洲、美国和澳大利亚银行的推动,填补了法国经济衰退时期的市场空白,提高了大宗商品融资领域的竞争力。

煤矿业的不确定性

别国对澳大利亚煤炭的需求无疑是存在的,但是,因受2012年极端天气的影响,该国接受订单的能力已经下降。澳大利亚东部煤矿发生洪水是寻常的事,但2012年的洪水事件对物流链造成很大影响。戈登·斯帕罗是西太银行的国际贸易销售负责人,他评论说:“大部分的煤矿产区主要受养料影响,矿石随洪水下流也不会成为主要问题,但铁路线经过的地区有过两三次异常的降雨季,已经影响到运货入港。目前有很多船只滞留在澳大利亚海岸等待装货。”

据他介绍,以上情况对成交量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买家也许会寻找他国市场代替,这对澳大利亚会是一个风险。但行业内部仍然充满信心,因为来自中国的需求依然持续强劲,澳大利亚产品的价值定位也很突出。

澳大利亚煤矿业未来潜在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蒙古大型煤矿的发展,特别是塔旺陶勒盖煤矿的发展。但专家也认为,中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即使是和未来更便宜的蒙古煤炭比较,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商久经考验的诚信度将帮助他们保持竞争力。事实上,蒙古的煤矿发展甚至可以为澳大利亚的设备制造商创造出口机会。“鉴于澳大利亚在采矿业的实力,我们看到了更多制造先进采矿设备的机会,用以支持其他国家采矿业的拓展,如印尼、中国和蒙古,从长远来看,还有印度。”里德说。

人民币方案

随着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市场,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必然会特别注意该国货币的自由化发展。2012年,两国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金额300亿澳元的货币互换协议。通过这个协议,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且双方银行正在继续探讨直接结转的可能性。由于此事项已经提出,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此前希望在4月访华期间与中国讨论直接结转问题。

然而,即使有了明显的意向,澳大利亚国内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的贸易仍然非常少。 “确实有客户提出人民币信用证、人民币融资和人民币保证金方式,但是公平地说,人民币融资在亚洲市场的重大影响有目共睹。”雷迪说。

据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的数据,目前澳大利亚大约2/3的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虽然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商已经朝着人民币结算迈进,但直接结转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依然遥不可及。

“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的意向的确存在,但实施起来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存在,如规章制度等,另外,供方和需方之间不可能达成一项强制性的经济决策。显然政府的有力推动促进了人民币市场的成长,我们希望这种活动不断增加,并且最先开始于拥有合理货币联盟或计划经济的地区。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处理通货膨胀、货币自由化等带来的一些问题,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可行的贸易货币,我们拭目以待。” 澳新银行的胡斯补充说。

准备迎接竞争

虽然世界各地的许多银行家为即将实施的巴塞尔协议III担忧,然而在澳大利亚它被看做是一项积极的发展。银行将与澳大利亚审慎监督委员会(APRA)合作完成这一协议,并期望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加拿大一起成为巴塞尔协议III框架的早期执行者。

“我们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银行系统,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自始至终完全执行巴塞尔协议I、II和III的要求,所以可以非常快捷、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西太银行国际贸易销售负责人戈登·斯派罗说。

“与全球市场上的大多数竞争对手相比,澳大利亚的银行业从属于更严格的资本制度和程序。这给我们的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巴塞尔协议III使我们在成本结构上有明显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客户和合作银行从安全角度考虑,都很认可我们的评级和信用度,这一点对我们很有利,几乎可以完全抵消高成本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澳大利亚的银行业希望全球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决定尽快做出:如果其他银行依据协议确定执行标准,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他们不执行,澳大利亚的银行也会借机放宽标准。此外,现在澳大利亚的银行业比经济危机前更加有利,由于欧洲各大银行从市场上撤出,使他们易于加强现有的关系,并寻找新的客户。 “企业财务人员从经济危机中学到的一件事情是,需求出现时银行不一定能提供服务,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建立起稳健的关系,并通过事实加强这层关系,那就是当传统银行不得不缩紧融资范围时,我们仍然能够提供支持。”斯派罗说。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贸易和流动资金贷款负责人迈克尔·雷迪补充说:“全球经济危机给出的教训是,一定要深刻了解自身所从事的行业、相关客户及其贸易流量。这会使我们重新审查和认识核心市场与需求能力。”

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和西太银行(Westpac)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业务量都有所增长,现在欧洲和国际银行卷土重来,这两家银行正在努力利用信托业务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雷迪补充说:“原来退出市场的银行又陆续回归,他们决定把资金应用在其他项目。这些企业都意识到需要接触亚洲市场,其中一些选择在澳大利亚开展业务,另外一些则通过其亚洲办事处打开市场。由于亚洲经济发展,矿业开采成本远低于澳大利亚,物流成本也相对低廉,因此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此。”

上一篇:供应链可溯性带来管理观念新变革 下一篇:来自大洋彼岸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