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时间:2022-09-20 04:14:50

浅析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河南省巩义中学河南巩义4512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力求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而教师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活动机会。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课堂实践粗浅地谈一谈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解决过程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被挑战,有效的教育活动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而构建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课堂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课堂教学应从问题的引入入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用一段简短精彩的引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定的困难和矛盾,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要求,使学生处于探索新知的情境中。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技术以及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而技术涵盖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善于让学生从中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技术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熟悉的东西学生才能容易理解,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生动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例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节,知识的理论性很强,如果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只会停留在表面,课堂势必会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因此,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笔者借助网络资源《过河》游戏,设置不同的难度,通过问题“如何让每个人顺利过河,你有什么办法?有几种解决方案?能否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引入教学。问题给出后,所有学生不由自主地相互交流、寻求解决办法,有些学生还运用了数学课上函数坐标描点的方法,让我为之惊叹,惊叹中又为学生们感到骄傲,这不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具体表现吗?总之,在游戏体验中,学生亲历了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为后续教学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帮助学生明确问题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问题情境有一个清楚而彻底的理解,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已有的知识、还缺少哪些知识以及对该问题的看法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收集相关的信息。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分散的、零乱的问题,缺少合理性、科学性、深入的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搞清问题的性质、问题的价值等。

三、指导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

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科学的组织、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个人感受和体验,从而消化知识、形成能力。问题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和体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探究的结果。高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独立自主意识日趋增强,而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极为广泛,这一切都为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所以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个人的见解。例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系统分析中遵循的科学性原则,如果单纯地讲教材案例,人力飞机理论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实际,比较乏味,因此笔者想到了宁夏首届龙舟赛近日在学校附近举行,何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庞大”的系统呢?学生一听兴趣高涨,争相约定要去看比赛,急切地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整堂课都围绕着“龙舟赛的作用是什么?获胜的秘诀是什么?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展开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定性的分析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作用,掌握定量的含义及分析问题的方法,结合物理中所学的加速度知识,推导出相应的教学模型,最终得出结论:要想确保龙舟赛的胜利,首先要加强运动员的训练;其次要改进赛艇造型减小阻力,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计以便减小艇自重,挑选小体重运动员等,经过学生们的分析和总结,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四、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一起回顾、讨论他们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发展了什么能力,以及遗留下来哪些问题。这样的总结和反思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内化到实践中,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结构设计》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开展了“吸管书架”的设计活动,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小组发言人汇报时,围绕“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进行了小结。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尽量规范学生的用语,如“我们组认为……刚开始有的同学认为……经过讨论,我们小组一致认为……”,使学生明确自己代表的是集体的形象,展示的是集体的智慧、结晶。这样长期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总之,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围绕特定问题将相关知识组织起来,直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和能力。我们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具有实际应用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和操作性,并能激发学生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可操作的,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个课堂,教育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具体形象化,同时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下一篇:试论对小学汉语文朗读训练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