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20 02:32:31

浅析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入世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也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10多年的入世经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我国对外贸易需求不断增长的态势下,人们对国际工程结算业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际工程结算是对外贸易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因此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国际工程结算业务的发展,国际工程结算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将就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问题上存在的风险及风险预防措施上进行浅析,期望能引起我国企业管理者对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进行关注,并加大对风险的防范力度,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工程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营运过程中的效益。

[关键词] 国际工程结算;风险;风险防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4

[中图分类号] F74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21- 02

1 国际工程结算的定义

国际工程结算是国际企业间进行货币的收付,以此偿还两国企业之间债权与债务而发生的业务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两国企业由于进行外贸活动、经济合作或政治文化功能的交流活动而引发的以货币为结算方式的关系。从微观上讲,它是指两国企业债权债务通过银行以货币的方式对发生的活动进行款项结算的一种跨国业务。[1]

2 国际工程结算方式

在国际工程结算中采用的方式有汇款方式、托收方式、信用证以及国际保理等4种方式。其中汇款方式是指一个国家债务人通过银行对国外债券人支付费用。托收方式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汇票的方式委托银行对海外债权人交付费用的过程。信用证方式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需要银行为其开具证明其有支付能力的凭证。国际保理是指卖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卖方可以与客户签订相关产品的销售合同并把这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应收资金等问题转让给保理商为其承担。[2]

3 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

3.1 信用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营运过程中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情况,在销售合同中采用不同的结算和支付方式,采取不同的结算以及支付方式将会导致安全回收货款存在不确定性,当交易对手不按合同的规定按时交回款项,那么就可能产生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将会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害。

信用风险的类型主要有汇付风险、托付风险、信用证风险。汇付风险是指企业以电汇或信汇方式进行货款交易时存在的风险,汇付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是进口商向出口商交付货款的结算方式,在汇付的情况下,银行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信用,买卖双方是否按合同交付完全是取决于双方的信用。双方在企业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需要承担全部的风险。如果对方不按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另一方则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另一种信用风险是托收风险,托收方式结算是指货物发货后出口商对进口商签订的汇票,并通过当地银行与国外银行生意的往来而向进口商进行货款的收取方式。托收结算也是一种商业信用,出口商必须面对进口商不履行合同的情况可能导致的人财两空的现状。

还有一种信用风险是信用证风险,也就是开证行根据申请人的需求按其吩咐,向受益人开具一定期限内及相应数额的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并向受益人付款的书面证明。[3]

3.2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交易活动过程中,以外币结算的货款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货币价值出现上下浮动。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外汇风险,一种是收益,另一种是损失。其风险是由本币、外币以及时间等3种因素组成。根据汇率波动将会影响经济实体的规律看,外汇风险可划分为交易风险、经营风险以及会计风险。

3.3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国家政治因数与宏观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过程中会存在着不稳定的变动,这将导致国际贸易工程结算可能出现无法进行或被迫延期或终止的情况发生,给进行结算的企业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国家风险的存在与国家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不是个人或企业能控制的。面对国家风险,企业能做的就是规避风险的发生,在国家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措施都无法使自己的收益朝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国家风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与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4 单证风险

单证风险是企业在信用证或者跟单托收的结算条件下,企业需要根据信用证或跟单托收的要求,附随企业的单证,当第三方单证或者信用证不符合要求时,单证出现纰漏或者不符合点将会引起贸易对手在国际工程结算中延期付款或拒接付款,因此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

4 国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4.1 国际工程结算托收风险防范

当企业作为出口商时应对进口商国际工程结算风险进行防范,加强对进口商的信用度调查,这是企业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海外集团进行出口业务时,需要对曾经发生过交易的主要客户建立信用的档案,以便能对客户进行资信的评估。企业在托收结算时需进行出口信用险的投保,以便能将风险转嫁,减少企业承受的结算风险。企业在进行托收结算时需要将信用证方式和电汇方式结合使用,对企业而言,企业出口最大的风险就是进口商的信誉问题,当货物运到目的地时,客户不按合同约定到指定的地方接收货物,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两者的结合可将风险降到最低。[4]

4.2 国际工程结算信用证的风险防范

信用证的支付将为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带来方便,但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看中了它的特点,利用其进行欺诈。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其在商业中的信用,也不能完全避免其在商业中的风险,因此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中需要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并对开证行的资信进行信用度的调查,信用证是银行的信用凭证,是开证行用自己的信用作保证的,因此对开证行的信用进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订立买卖双方的合同需加以防范,企业人员在信用证结算下,需要对买卖双方的合同认真订立,并预先在双方的合同中对信用证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信用证应做到认真审查,确保信用证不存在陷阱及一些软条款。[5]

4.3 国际工程结算中外汇风险的防范

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工程的结算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风险和挑战的就是外汇交易风险,企业根据集团决策者的决定以及实际的情况对外汇风险进行测量,一旦发现风险过大,我们需要进行抵补保值的方式来应对外汇风险,其中抵补保值的方式有货币选择、价格调整、收付改期、出口押汇以及远期业务以及保理业务等方法。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对国际工程结算中的外汇风险进行防范,减少企业在进行外贸过程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

5 结 论

在全球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竞争的影响下,尽管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以及外贸公司生意造成冲击。但是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需要履行入世时的承诺,对于一些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门槛需大幅度降低。由于我国进入市场体制的时间较西方国家短,所以我国企业在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情况、企业文化及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在国际工程结算有关利润方面的重要环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和风险的预防措施上并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这将会使得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上形成风险。企业在进行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会遇到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如企业的财务结算币种、结算方式、交易的对手以及交易方式等等。这些因素如果不能确定将会使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蒙受损失。通过对国际工程结算存在风险的探究,从而引起企业对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重视,继而针对这些风险采用有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中的风险,增加企业在外贸过程中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立龙.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及防范[J].财务与金融,2011(4).

[2]朱文忠.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9(12).

[3]赵明霄.浅谈外贸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综合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10(11).

[4]黄珍屏.关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对策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8).

[5]朱文忠.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9(12).

上一篇:“牵肠挂肚”夏季火爆夜市一“酱”难得顾客排...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的R&D预算信息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