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顺 是局长也是民工

时间:2022-09-20 02:29:41

陈家顺 是局长也是民工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份。用情份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陈家顺,男,1968年1月出生,2011年6月入党,研究生文化。云南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沾益县是一个农业大县,43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近30万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靠单纯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担负起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劳务输出就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2004年,沾益县开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民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其列入全县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年,该县开始向广东、深圳等地输送农民工。而就在那一年前,陈家顺进入了沾益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动员、组织、护送农民工外出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膀上。

为了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他还努力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他总是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6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他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称赞,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是局长也是民工

最初的日子里,外乡的世界对于古朴封闭的沾益人来说,充满了陌生与挑战,当时珠三角的用工环境之复杂,超出了沾益人的想象。2004年4月,陈家顺和同事一起把80多名沾益县外出务工人员护送到广东惠州某企业,可一下火车就遇上了麻烦。

“企业在与我们接洽时,夸大了用工待遇等信息,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随即因此离开了该企业。”陈家顺没想到,自己在劳务输出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会是如此的踉跄——输送出去的人多,返乡的也多。

为打开长三角劳务输出工作局面,2007年,沾益县在浙江义乌市设立了劳务工作站。为给工作站找一个“做事踏实稳重、有沟通能力”的负责人,县委领导找陈家顺谈话,认为他是不二人选。

“组织决定了,我无条件服从。”陈家顺把背井离乡必然会带来的困难搁在一边,毅然踏上了前往义乌的火车。就这样,他来到了那个经常会阴天下雨、过了一座桥就换一种方言的义乌,来到了未知之地。

从珠三角转战长三角,陈家顺的脚刚刚落地,问题就找上门来。

初到义乌,陈家顺把200多名农民工带到了一家工厂。进厂前,厂方承诺的待遇是 “每天工作8小时至10小时,月工资最低1500元”。而进厂之后,农民工很快就找陈家顺 “算账”:“怎么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怎么夫妻俩一个月加起来只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一听说劳务输出待遇不佳的 “旧疾复发”,陈家顺心急火燎地赶往工厂,一进厂就被团团围住。焦急的农民工情绪激动,一些难听的话开始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随后还有人对陈家顺动了手。

“我衣领上的扣子都被人扯掉了。”陈家顺怎么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

“政府免费派人把你们护送到这个地方,目的就是想让你们在这里挣到钱。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如果我能待下去,你们就跟我一起好好地待下去。如果我待不下去了,你们就跟我回去,损失由我来补。”面对情绪激动的农民工,陈家顺许下诺言深入工厂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乡亲们忘记了,站在他们面前这个风尘仆仆、面孔黧黑的人就是他们的局长,他也压根没有把自己当做局长,他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为每一个乡亲赢得更好的工作机遇,更好地生活下去。

民工局长卧底在工厂

从2007年到2010年,下了狠心的陈家顺先后5次 “应聘”到浙江义乌和江苏扬州的企业。他先后当过饰品厂的串珠工人和仓库保管员,做过养猪场的饲养员、鞋厂的装卸工等。

2007年9月,陈家顺特意选择应聘到义乌一家较大型的饰品厂,从事最简单的成品组装工作,给老乡们摸个底。事后陈家顺提起这段经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做下来并不简单。老员工闭着眼睛都能做的活,我怎么忙都完不成任务。而且,一天重复同一个动作12个小时,几天做下来,手变得僵硬不灵活了,脚也浮肿了。”

一个月过去了,陈家顺发现,这个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生活环境好,但工作时间太长、制度太严苛。

大企业情况不理想,中小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2007年10月,陈家顺又应聘到一家小型的饰品厂。工作一个月后陈家顺发现,这个企业虽然环境差些,但管理人员比较和蔼,有什么事还可以直接找厂长甚至老板,工资也不比大厂低。心里有了底的陈家顺一下就介绍了22名老乡到这家饰品厂打工,这22人很快就适应了。

由于工作有了起色,2008年4月,在 “沾益驻义乌工作站”的牌子之上,“曲靖市驻义乌工作站”的牌子亮了出来。从此,陈家顺的服务对象由沾益县扩大到整个曲靖市。

2008年9月,几位50多岁的沾益老乡打电话给陈家顺,说他们听说到义乌打工还可以,要过来试试看。这对陈家顺而言,又是新问题。

“他们年龄太大,上流水线手脚肯定跟不上,出体力也不成,又没有技术,过来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陈家顺本来对这几个老乡的打工前景并不看好,然而,致富的渴望让这几位50多岁的老人铁了心要来浙江打工。

陈家顺被家乡群众的执著打动了。“作为一个给农民工推荐合适岗位、提供相应服务的专职人员,让他们大老远地过来再转回去,不仅对不起他们,也对不住组织,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经过反复考虑,陈家顺选择到技术含量低的义乌最大的养殖企业——华统养殖场当养殖员,为老乡蹚蹚路。这是让陈家顺终身难忘的一次打工经历。

每天早上4点,陈家顺就从床上爬起来,到猪圈里打扫粪便,把一担一担的猪粪挑出猪圈之后,再用水把猪圈冲洗干净。刚进去的时候,养猪场的气味实在让人受不了,以致好几天他看见猪肉就反胃。

熬过了一个星期后,陈家顺终于适应了。经过仔细对比他发现,实际上养猪场的工作时间不长、强度不大,而且相对还自由些,工资月均有一千六七百元,适合大龄的农民工去做。

打工一个月以后,陈家顺心中有了底,放心地把几个老乡介绍进去工作。现在,在华统养殖场,已经有20多名沾益籍员工,占了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

4年来,工作站对义乌市及周边县市共465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考察,核实招工信息765份,累计向曲靖市和沾益县有关部门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的用工信息。

“一般”、 “大概”这样的词汇从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同事的嘴里消失了,到义乌打工的乡亲们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了,返乡率也降到5%以下。至今,陈家顺已经带领同事输出曲靖、沾益籍农民工8000余人到义乌打工致富。

与乡亲们心连心的民工头儿

“有事就找陈家顺。”

和农民工特别地亲近,使得陈家顺在解决各类问题时得心应手。许多在浙江义乌打工的农民工都知道,遇到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生病住院、小孩上学等实际困难的时候,只要找到他,都能及时得到帮助。

在义乌,陈家顺不论到哪家工厂,总会把厂里的曲靖籍党员叫到身边,和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为工作站提供厂方各类信息,为乡亲们当好服务员。

四达工具厂的孙春燕说:“我和丈夫到义乌打工,下了火车已经凌晨两点多了,给陈局长打了个电话,他就把我们接到了办公室,给我们被褥,让我们不会露宿街头。”

博尼服饰的赵荣美说:“我侄女和侄女婿小两口没带结婚证到义乌,不能住进厂子提供的夫妻宿舍。陈局长找到老板,帮他们协调了一套夫妻宿舍。”

城丰彩绘的李建飞告诉记者:“义乌办了一个留守儿童慈善晚会,陈局长给我家孩子报了名。孩子不但从云南到义乌免费玩了两天,和我们团聚,还参加了慈善晚会,得到了5000块钱的慈善捐款。”

佳炼镀膜的秦辉告诉记者:“去年春节,我让陈局长帮忙订一张回义乌的火车票。看到陈局长大老远到我家拿我的身份证,不能和家人过节,我留他在家吃饭,他却坚决不吃。后来我就是不放他走,他便买了一条6斤重的鱼来和我们一起吃了。”

……

历程评述:

在人人争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时代,为一份不高的待遇甘当“民工”的公务员实属少见,因为大众的视角总被牵引到一些过于宏观的事件上,本着忧国忧民的心态去针砭时弊固然是好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份职责所肩负的使命却少有关注。每年参加公考的人们,不知是冲着公务员金饭碗去的,还是冲着旱涝保收的安逸稳妥去的,当然也有想为大众谋求福利的,在趋之若鹜的洪流中,希望每一个想跻身公务员行列的人,都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站在了什么样的位置去替谁考虑着问题,用怎样的角度言谈行事才能更好担当自己的职责。

上一篇:周鸿祎 好战的网络孙悟空 下一篇:韩小红 中国体检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