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格兰特 转基因种子来了

时间:2022-06-21 04:38:56

休·格兰特 转基因种子来了

目前世界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和种子公司孟山都,从1901年成立至今,他们的业务似乎总是容易招来公众的质疑。在初创时,孟山都开发了从糖精、化肥到杀虫剂、除草剂等一系列产品,因引发生态环境问题而备受争议。从上世纪80年代,孟山都将发展方向转向农业,并获得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当下全球范围内的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力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孟山都,再次成为了公众的指责对象。

作为全球最成功CEO之一的休·格兰特上任后,孟山都巧妙地绕过了人们的餐桌,改变了基因作物的商业模式和介入方式。他们不再销售直接进入人们餐盘的农作物种子,而将投资和业务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棉花和芥花籽4种经济作物上。这些作物可用做动物饲料、生产乙醇或玉米糖浆等,此举有助于减少人们敌对情绪。消费者绝不会直接在商店里看到这些农产品。前不久,休·格兰特就转基因等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记者的专访。

孟山都在帮助人类战胜饥饿

记 者:对于贵公司所坚持从事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您认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格兰特:世界粮食计划组织的报告则称,饥饿是全球首要的健康杀手,因饥饿死亡的人数相当于疟疾、艾滋病和肺结核等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目前全球约有10亿人口忍受着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2050年全球人口将高达95亿,但粮食翻番的目标却很难实现。无论是专注于提高生产力的首席执行官们,还是致力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必须消除分歧,共同应对这些问题。

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帮助农民增加单产的同时,降低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需求。因为农业不仅仅提供食物,同时也提供生活的必需品,以及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物资。如果各方不能够消除分歧达成一致,战胜饥饿和贫穷是不可能的。

记 者:如今,许多一些中产阶级和环保人士认为有机食物和天然食物才是未来农业的方向,转基因遭到极大的不信任。这对你们来说是否是一个挑战?

格兰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世界上仍有二三十亿人无法用有机农业喂饱。我们将怎么对待他们?有机农业的操作非常昂贵,需要更多的土地和劳力。我认为,有机运动是一个增长中的小众事物,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过去十年,世界上玉米产量增加的70%都来自新开垦土地,但未来再也没有新的土地了。从北京这样的城市越变越大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要更高效地使用正在缩水的土地,这将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记 者:之前,贵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罗伯特?傅瑞磊博士荣获了2013年度“世界粮食奖”。对此,您作何评价?

格兰特:我非常为傅瑞磊博士的成就而骄傲。这些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距离最早的开拓性工作有30年了。诺贝尔奖通常也需要30年-40年才能拿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谦卑的时刻,他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这个奖是非常好的承认。

记 者:傅瑞磊博士在近20多年中,一直在开展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的研究。因此他的获奖也引发了业界与舆论的广泛质疑。您认为他的获奖具有怎样的意义?

格兰特:“世界粮食奖”对孟山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其实不仅对我们公司是这样的,也代表了社会对于生物技术重要性的承认。孟山都公司率先在精准农业方面进行投资一样,我们将一项技术推向成熟发展的催化剂。对于种植者来讲,则意味着是一个保护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增加产量和提升生产力的新机遇。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无可限量

记 者:贵公司长期坚持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争议。大家对其安全性充满了质疑。您认为该怎样看待这些争议呢?

格兰特:在早期,人们担心安全问题。但经历了20年的时间、1.7亿公顷的种植面积和数以万亿顿餐食,尚没有哪怕一例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这些是数千篇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的结论,科学道理是非常明晰的。1990年,转基因技术当时面对的都是假设,但现在已经到2014年了,科学证据已经给出了结论,没有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孟山都,你会看到独立的、有同行评议过的数据,是毋庸置疑的。

转基因安全的讨论,已经成了情绪化的讨论。我们很难赢得一场情绪化的辩论,而科学必须是非常清晰的。我不认为争论的声音会轻易消失,不会有一天,这一页忽然就翻过去了。但在争论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还有许多饥饿的人们,这是我的观点。

记 者:不少人认为,转基因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你有何看法?除了提供科学证据,孟山都是否有其他的策略来回应这些指责?

格兰特: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农民正在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农民的声音是独立的。我认为未来的挑战是,如何在一块田里轮种作物。就像我们的祖先做的一样,在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之间选择轮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这也是我们正在花时间研究的。玉米和大豆,都有上百种不同的品种,在每个物种之中也有多样性,然而某些物种的单一种植是目前的现实,现实就是只要人类还在使用作物,这个情况都会存在。

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解释,并阐述这些转基因产品的好处。我不清楚中国的情况,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在高中之后就放弃了对科学的学习。科学教育非常艰难,科学家的声音很难被听进去。所以,我们也在花更多的时间与科学界合作。

记 者:面对如此大的争议与质疑,您认为转基因的未来前景如何?

格兰特:30多年前,孟山都改变了研究和发展方针,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举措,而这个关键的决定是经过详细的分析后做出的。我们在研究作物本身机能方面投入巨资,这个相当大胆的举措后来收效甚好,而且,带动了许多其他的公司开始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蔬菜等关键作物中。如今,我的成果将棉花种植中农药的使用从十成减到了两成,实现了连续十年的产量增长。十多年来,我们的产品就在美国占据主要的优势。

我相信,长远来看,他们的研究工作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在这个领域最大的机会仍然在前面。在更高效地使用土壤、利用水源方面,仍然有真正的机会留给农业公司。

孟山都要垄断中国粮食是无稽之谈

记 者:一些人认为孟山都的商业模式是种阴谋,能详细介绍下孟山都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吗?

格兰特:在我看来,孟山都的成功没有什么神秘的模式。我们的业务非常简单,重点完全放在农业上,只专注于几种农作物:玉米、棉花、大豆和蔬菜。业务模式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通常是通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来实现。我们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我们也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的成功经验。此外的业务关键点就是研发,对于实现提高生产率的目标,我们都是进行的长远的投资。

如果农民取得成功,我们也就取得成功,我喜欢把两者关联在一起。但是,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业务,农民不可能只种一年的地。因此目光要长远,不惧十年以上的投资。

记 者:孟山都的美国身份让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粮食被外国人掌控。美国政府默许你们向中国输出转基因种子,是为本国利益而对中国实施的阴谋。这一点你如何评价?

格兰特:种子的生产、研发和种植是本地人做出的决定,这包含很多自主的因素。中国有8500家种子公司,因此农民有很多选择,我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增加这样的选择性,但是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也听说过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计算:中国整个粮食市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同这1万亿美元的规模相比,我们公司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只有105亿美元,我们并不是一个大公司。说我们要控制中国1万亿美元这样大的市场,那纯属是无稽之谈。

对于中国来说,近期的重点和机遇是通过改善种子的质量来提高传统作物的产量。从中期来看,中国遇到的挑战就是水资源,也就是说如何能够提高用水效率。这有可能要依赖于转基因技术,因为农业对于水的需求非常大,它消耗了地球上70%的淡水。所以我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争议,而是如何满足下一代的需求。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是否接受转基因,由中国政府决定

记 者:孟山都自称有很好的转基因种子,是否有计划在中国发展转基因作物?

格兰特:我想这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正在(转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但除了棉花,孟山都还不能在中国做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我认为,三年至五年内,改变中国玉米产量的关键,还是玉米育种和农艺学方面的技术。

孟山都目前的计划集中在育种上,短期目标是与合作伙伴共同运作这些育种站。至于长期计划,都还是假设,因为除了棉花,孟山都其他转基因种子未获批进入中国。我们抱有对生物技术美好愿望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市场的现实。

记 者:如果中国政府未来放松了转基因管制,你们会进入中国市场吗?

格兰特:会的,但这依然是假设,政策不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转基因种子业务。我无法猜测中国政府,他们目前的立场已经非常清晰,短期内我无法期待有所改变。根据现实,投资和决策只能是基于可能的事情,而不是梦想和希望。目前有可能的是,通过育种实现产量增加。我非常有信心,孟山都有能力给中国的种植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高的产量。

记 者:孟山都多年前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当时与政府的谈判是怎样的?你认为中国对转基因的态度是否过于谨慎?

格兰特:当时并不是谈判,而是科学评估,是一个或接受或拒绝的答案。批准进口意味着对一种产品营养价值和安全要求的接受,所以这个过程永远都不会是谈判,这些事情是无法谈判的。

根据我的经验,所有的监管机构都是谨慎的。我并不认为中国有任何不同。我也认为就应该如此。作为公司,我们生存在这样的框架之内,并不能改变或主宰它,只能遵守规则。事情本该如此。我也在关注着全世界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的辩论,特别是欧洲。我来自英国,在过去的20年中,也看到了那里发生的反对转基因的事情。对中国而言,转基因是一个新的话题,其实这个讨论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已经进行很久了。

记 者:您觉得未来的中国市场是否真的需要转基因作物,又由谁来决定呢?

格兰特:要还是不要转基因作物,应该由中国自己来做决定。我是一个在美国公司工作的欧洲人,我很难说出“相信我”。我认为,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评价,必须在中国、为中国,而且由中国科学家和监管者来完成。

记 者:孟山都的抗虫棉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但很快有本土的相似产品出现,并获得政府支持。你是否担心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其他的产品上?

格兰特:如果说不担心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那就太幼稚了。但我已经看到了中国对科技的尊重正在越来越成为重点。在开始合作时,我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同中化集团的合作已经有十年,同中国种子集团的合作也有很长时间。与其他的生意相似,拥有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王儒林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吉林振兴 下一篇:齐豫 梦中的橄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