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0 01:43:17

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施肥、苗木选择、栽植密度、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内容,以期为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林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48-02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材质优良、繁殖容易、栽培历史悠久等优良特性,特别是具有发芽晚、落叶早、侧根发达向下伸展、叶大枝疏等生物学特性,是华北平原农田林网、农桐间作、四旁植树和家庭绿化的主要树种。

1 造林地选择

泡桐能在棕色森林土、褐土、黄褐土、红壤土和黄壤土等多种土壤上生长,但是在土壤深厚肥沃、湿润、地下水位3~5 m、pH值7.5左右、透气性良好的砂壤土和壤土地上生长最好。因此,泡桐造林地应选在立地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地方,不能选在地下水位高于2 m、盐碱地和排水不良的区域[1]。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坚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泡桐新根的伸长和生长。但是,在黄淮海冲积平原的“蒙金地”上不要打破“蒙金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一是全面深耕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深耕30~40 cm,耕后耙平,在规划设计的定植点上挖规格为0.8~1.0 m×0.8~1.0 m×0.8 m的大穴。二是挖大穴整地。在农田林网、农桐间作、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不便于全面深耕的条件下,挖1.0 m×1.0 m×0.8 m的大穴。穴状整地要尽量保护好现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2 施肥

泡桐是深根性树种,且造林密度小,株行距较大,采用集约施肥效果好。定植穴挖好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25 kg/穴,按土∶肥=2∶1的比例混匀放入穴底,踏实,上覆10~15 cm细土后栽植。

3 选用良种壮苗

优良品种是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根本。泡桐因种类、品种不同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并且在同一立地条件下造林其生长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泡桐造林时,应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生的泡桐种类或品种进行造林。在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区,通常选用兰考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桐选2号、泡桐毛X白33和c125等;在低山丘陵区和部分深山区主要选用楸叶泡桐和毛泡桐;在黏土壤地选用白花泡桐、山明泡桐和毛泡桐;平原地区多选用白花泡桐、豫杂一号和泡桐毛X白33等。平原地区造林要求苗高4 m、米径5 cm以上,山地造林要求苗高2 m、地径3.5 cm以上。要求根系保留长度15~20 cm,苗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2]。

4 合理密植

泡桐是喜光树种,具有速生特性,通常情况下不营造高密度人工林。其栽植密度应根据泡桐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来确定。泡桐品种冠幅较宽、培育大径材、立地条件较好和集约经营造林密度应小些;否则,应适当密些。一般情况下,农田林网栽植1~2行,单行株距4~5 m,200~250株/km;双行株行距5~6 m×2~3 m,333~400株/km;“四旁”植树,株行距5 m×6 m,330株/hm2;人工片林株行距6 m×6 m或6 m×8 m,210~270株/hm2;农桐间作,由于造林地立地条件和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栽植密度以行宽有利于C械化作业又不影响农作物产量为原则。目前,各地大多采用小株距大行距造林,4~5 m×30 m×50 m,40~83株/hm2。

5 科学栽植

泡桐造林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均可进行。一般情况下,春季造林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冬季造林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秋季带叶栽泡桐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冬季造林应该严防根系遭受冻寒,同时在起苗、运输到栽植过程中要保护好苗干及根系。栽植时,首先将泡桐苗放在穴内试穴的大小及深浅,不合格的穴应该将苗木取出,及时修复合格后,再将苗木放入穴内定植点上扶正,分层填土踩实。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处土痕与地面齐或稍露出土痕为宜,在稍低洼的地方应该露出部分根系进行堆土栽植效果良好。填土时,埋土至穴的1/2时第1次踩实;埋土至5~10 cm处第2次踩实,踩时将脚错开侧根,以免踩断或损伤侧根;最后在穴缘封15 cm高的土堰,以方便浇水[3]。

6 栽后管理

6.1 浇水

栽后及时浇水,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下沉,使根系与土壤密接,补充苗木在栽植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和生根发芽所需要的水分。5月中旬和6月中旬干热风天气分别浇1次透水,能够有效缩短缓苗期,年生长量可提高20%~40%;浇水后待穴内土表面露白或发硬时进行培土,以树干为中心封40 cm见方、高20 cm的土堆,可起到增温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和风倒的作用。

6.2 树干涂白

涂白能有效防止日灼和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树干高1.2 m处用红色漆围绕树干涂一圈等高线,等高线以下要细致、全面均匀涂白,不留空白和死角。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0 kg、硫磺粉1 kg、食盐0.2 kg、植物油0.2 kg、水40 kg。首先用少量的水将硫磺粉调制成糊状,再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充分熟化过筛,然后将所有原料放入容器内,注入水后充分搅拌即可使用。

6.3 主干培养

由于泡桐叶、芽对生,发芽后产生芽蹬芽和新枝生长具趋光性生长现象,形成假二杈分枝,自然生长条件下,一般没有主干延长枝。主干培养主要有平茬法、抹芽法、目伤法3种方式。①平茬法。这是一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干高达不到培育目的要求的苗木,应选择栽后平茬或造林成活后第2年平茬,待新芽生长到5~10 cm后选留一个壮芽重新培养主干。②抹芽法。泡桐苗栽植后,待新芽生长到3~5 cm时,在苗木顶端近处选留一个壮芽作为主干延长枝,附近的侧芽全部抹除,在分枝带的下部留2个辅养枝,辅养枝长至40 cm时摘心,翌年从基部疏除,伤口要平滑,以利愈合。③目伤法。在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在接干部位上方2~3 cm处,用刀横砍2刀,宽1 cm左右,深达木质部,长占“目伤”周围长的1/3。适当回缩“目伤”枝,有利于新芽生长[4]。

6.4 加强保护

泡桐修枝或机械损伤后,伤口不易愈合,髓心又大,雨水和病菌容易侵入,常常引起树皮和心材腐烂。因此,栽后要加强管护,防止人为损伤和牲畜啃食树皮。一旦发现泡桐树干遭受机械损伤和牲畜啃食树皮后,应该及时处理伤口。①树皮剥离者,应该及时将剥离的树皮或取大侧枝上树皮贴在伤口处,用塑料薄膜全面缠紧;②对于树干木质部严重受损者,应该及时涂抹护伤剂,然后用塑料薄膜缠绕扎紧,迫使愈伤组织横向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修枝要早进行,伤口要平滑,随时涂抹护伤剂防止伤口感染,保证材木正常生长。

6.5 松土除草和施肥

一至三年生幼树每年松土除草2~3次。片林应全面进行中耕除草;穴状整地栽植的林木,在穴周围1 m范围内进行松土除草。大面积造林地可用除草剂除草,如用20%百草枯水溶剂1.5~3.0 L/hm2兑水375 kg/hm2,或3~6 L/hm2兑水375~750 kg/hm2,均匀喷雾到杂草茎叶上;或用10%草甘膦水剂15.0~22.5 kg/hm2,兑水300~450 kg/hm2,直接喷雾杂草茎叶。喷雾时要采用定向喷雾,喷雾器上安装挡板或保护罩,切勿将药液喷雾到泡桐干上。结合浇水或下雨后进行,追肥6月追施尿素0.1~0.2 kg/株。据测算,浇水和追肥的林木比空白对照林木生长量增长40%以上。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主要有大袋蛾、灰天蛾、泡桐叶甲等。症状:大袋蛾、灰天蛾的幼虫卵孵化后,先啃食叶表皮,随后蚕食叶片,咬成大的缺刻或孔洞,严重者把叶片食光;泡桐叶甲的幼虫卵孵化后,群集于叶面,啃食表皮,残留下的表皮呈箩网状,随后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叶面喷洒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或农百安3%苯氧威1 000倍液;根部注射50%甲胺磷乳油或5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幼树3~5 mL/株,成年树5~10 mL/株。

7.2 主要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主要有细毛蝽、跷蝽等。症状:群集于泡桐嫩头、幼叶吸食汁液,嫩头受害后,流出褐色黏液,致嫩梢萎缩,抑制苗木生长或苗木质量。

防治方法:叶面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者菊酯类农药2 500倍液,或者啶虫脒、吡虫啉2 500~3 000倍液。

7.3 主要叶面病害

叶面病害主要有泡桐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等。症状:主要危害苗圃地的苗木,苗木受害后,病株矮小,枯梢,病叶枯死,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和苗木质量。

防治方法:叶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 000倍液,或50%葡萄`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7.4 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不仅危害苗圃地的苗木,而且还危害多年生大树。症状:苗圃地苗木和一至二年生幼树感染丛枝病后,病株地上部均能萌发丛生病枝,病枝细弱,节间较短,叶小而黄,腋芽多次萌发形成丛枝,并逐渐死亡。生长健壮的林木,发病多在4年以后,树冠萌发中央直立枝时开始发病,在冠内局部枝上发病,没有固定的发病位置。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毒苗(脱毒苗)、优质壮苗和抗病品种造林,造林地要轮作;②选用无病生长健壮的树根作种根,催芽前将种根用50 ℃温水处理10~15 min,育苗地要实行轮作,忌连作;③苗圃地发现感染丛枝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④加强苗木检病,严禁病区苗木、种根运往无病区;⑤加强苗木和林木管理,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林木免疫力,消灭侵染病源;⑥林木丛枝病初发期,及时疏除丛枝1~2次,利用伤流排出病毒液;⑦发病后注射1万U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液15~30 mL/株。

7.5 泡桐根结线虫病

症状:该病由多种根结线虫侵染引起,病株大、小根形成结节状病瘤,初期灰白色,表面光滑,退化后为褐色,表面粗糙,最后破裂腐烂。严重病株地上部矮小黄化,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树冠下钻孔相距约30 cm,每孔内注入滴滴混剂,或溴甲烷,或氯化苦,或80%二溴氯丙烷乳剂2~3 mL,覆土熏杀线虫。

8 参考文献

[1]杨有乾,李秀生.林木病虫害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 赵天榜,郑同忠,李长欣.河南主要树种栽培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吴立潮,吴晓芙,王保平,等.泡桐速生丰产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2):29-35.

[4] 麻文礼.泡桐混交林混交模式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1):145-147.

上一篇: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丹东市林地功能分类优化项目研究对林业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