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泡桐苗木培育技术及在广丰发展应用

时间:2022-10-13 10:42:00

脱毒泡桐苗木培育技术及在广丰发展应用

1 泡桐优选品系脱毒组培快繁技术成果简介

1997年“泡桐丛枝病组织培养脱离毒和病原MLO检测技术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后该成果列入林业部科技推广100项和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推广指南项目,2004年度”泡桐段选品系脱毒组培快繁和泡桐丛枝病配套控制技术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共获得了脱离毒优良搞病组培苗品系共11个通过田间示范林栽植实验示范,适合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栽植的品系2~3个,脱苗无论是在病区还是在无病区,育苗当年都未发现病株,。提出了一种秋季营养钵育苗,次年早春去根土直接苗圃育苗或定植造林的组培营养钵生产新模式,降低了苗木调远成本,提高了育苗成活率与当年商品苗出罱率,广泛应用到在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并在河南,山东,江西上饶、吉安等地区营造了不同模式的示范林。

2 广丰县区位条件及脱毒泡桐的发展应用

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1′18″~118°29′15″,北纬28°37′23″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平均气温17.9℃左右,1月极端最低气温-9℃,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0.5℃,全县平均湿度为78%左右,无霜期为247天左右,日照时数为1659.2小时左右,全年气候温暖多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林木,农作物生长。

广丰县具有悠久的泡桐栽培历史,全县的丘陵、平原、居民房前屋后均有分布。2007年广丰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林科院落“科技服务林改“示范县。中国林科院派出二位泡桐研究专家在我县于2007年成功引种1000多株中国林科采用组织培养培育的脱离毒泡桐苗,2008年引种200000株。这些脱毒药泡桐的引种为我县快速发展泡桐速生丰产奠定了种质资源基础。2010年广丰县建成了40hm2脱离毒泡桐良种繁育基地,为发展泡桐速生丰产林基地提供了段质种源。

泡桐被我省列入主要速生造林树种之一,苗木需求量大,但是泡桐丛枝病给泡桐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尽快推广脱离毒育苗技术,对于江西及广大南方泡桐产业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试验示范,泡桐作为一种阔叶速生用材树种在我们长江流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可以作为行道树,村镇四旁绿化,林缘及土层深厚地块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的优良树种,其中C020、C125和9501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品系,这几个品系比当地泡桐无论是在干型还是在速生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广丰县林科所后山种植3年生泡桐脱素毒泡桐苗20来株,第2年调查平均胸径为8cm,第3年末(2009.11.24)最粗胸径达15cm,平均为12cm,平均年生长量达5cm左右。

3 苗木繁殖技

3.1 苗圃地选择

泡桐喜光、喜肥、喜湿、怕旱、怕淹,泡桐育苗应选择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分,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耕作层超过50cm)、通透性良好,排灌方便、不会积水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圃地。地下水位过高、土质粘重的粘性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有丛枝病病源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地,还应尽量远离泡桐大树,以免传入病虫害。

3.2 整地、施基肥

在秋冬季节深翻40~50cm,翻后浅耕细耙,结合浅耕,每667m2地施饼肥100~150kg或腐熟农家肥400~500kg过冬,以进一步腐熟;埋根前1个月左右再施复合肥100~150kg。2月底或3月初,平整土地,作成高床,床面宽70~130cm,床高20~30cm,床面平整,土粒细碎,四周开好排灌边沟,圃地面积大的还要开中沟,以利于排水。埋根前5~7天,每667m2施50%锌硫磷颗粒剂1~1.5kg,硫酸亚铁10~15kg,进行土壤消毒。

3.3 种根选择及处理

①种根选择及挖根时间:在良种圃地中选择1~2年生、大头直径1~3cm、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根作育苗用种根。种根采集从泡桐落叶后到第2年春发芽前均可进行,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结合起苗进行。②种根剪切及分级:按长度10~12cm的规格剪成种根条。剪取种根时,要用利剪将切口剪得平滑、无损伤,将种根上头(大头)剪成平口,下头剪成斜口,以防止埋根时倒插。在进行种根条剪切时,依大头粗细分成3级,按大头直径1~1.5cm、1.5~2.5cm、2.5cm以上进行分级。③种根条处理:春季采集的种根(或冬季采集时,圃地已准备好、可以马上埋根育苗的种根),只需在太阳下将种根条摊开晾晒0.5~1天至切口不粘土,即可随时运往圃地埋根育苗。晾晒的目的是将种根条中过多的水分晒干,以防发霉、烂根。

3.4 埋根育苗

①埋根时间:埋根育苗时间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②育苗密度: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影响极大,应根据育苗目标、土壤肥力和管理条件而定。埋根密度为0.8m×0.8m,每667m2埋根约1000枝,苗木规格通常可达到地径3cm,苗高3m以上;如要培养苗高4m,地径6cm以上的壮苗,埋根密度以1m×1m为宜,每667m2埋根约600枝;要培养更大的苗木,如苗高5m以上的壮苗,则可用1.2m以上的行距。为便于管理操作,也可以采用宽行距、窄株距的方式埋根。③埋根方法:将种根条按粗细或不同等级分开育苗,以利出苗整齐、均匀,苗木规格一致。埋根前,用过磷酸钙醮根,首先按株行距定点挖穴或用竹签引洞,将种根大头(平口头)朝上直插穴内,顶端埋入土中2~3cm,将土壤压实,使种根与土壤密接,再在上面盖上虚土并稍微压紧。若种根分不清大小头,则将种根平埋,以避免种根倒插。

3.5 苗期水肥管理

出苗期,①要及时排除苗圃地积水;②采用地膜覆盖,既可增加地温,又可防止地表板结,延长苗木的生长期;③要及时去萌,即对每个种根条上萌发出的多个萌芽,只保留1~2个健壮芽,其余的芽及时抹去;④适时除草、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

生长初期。应注意:定苗,及时培土、除草。每隔10天左右追施0.2%尿素水溶液,每株浇1kg。也可在5月底以前,每667m2施硫酸铵25~35kg;第2次在6月中下旬,每667m2施磷酸铵40~50kg,施肥方法一般是在离苗木20~30cm处开穴或挖半月形沟施入,施后封土。

速生期。这一时期,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迅速,高生长10天可达1m多。因此,该阶段的水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注意:①要及时除草。②施肥、培土。③及时排水。④灌水。在高温干旱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注意灌水。⑤追肥。在7月上旬、下旬、8月中旬,要各追施1次速效肥,每次每667m2施硫酸铵60~100kg。⑥抹芽。为促进苗干的生长,苗木在生长期萌发出的腋芽应及时抹掉,速生期腋芽生长很快,每5天左右抹1次。

生长后期管理。9月上旬以后,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逐渐减缓,约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封顶,高生长完全停止。但9月份苗木生长量仍较大,可在8月底、9月初,每667m2再施磷钾复合肥40~50kg,促进苗木的后期生长和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质量。10月中、下旬以后,苗木开始进入休眠期,少浇或不浇水施肥,使其安全越冬。

苗木出圃。泡桐埋根苗出圃时间:除秋季10月左右带叶造林外,通常是在春节前后进行。由于泡桐埋根苗多数形成两层根,出圃时除挖出上层根外,还应挖出下层根。起苗时,根幅保持在50cm左右。

3.6 病虫害防治

在泡桐苗木生长过程中,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泡桐苗期的害虫主要有芽虫、金龟子、小地老虎、泡桐网蝽、泡桐叶甲等。

①金龟子。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在土里过冬,春暖后爬到土表层咬食苗木。防治方法:在圃地翻耕时,放鸡鸭吃掉或人工捕杀;苗木出土后,在被害的苗木上浇洒20%桐子饼液(1kg桐子饼兑水4kg),防治效果很好。②小地老虎。小地老虎的幼虫在4月底开始出来活动,白天躲在土里,晚上爬到地面咬断幼苗根部。防治方法:在被害苗木附近扒开土来捕杀。③泡桐网蝽。泡桐网蝽主要危害叶片,可用40%乐果800~1000倍液喷杀。④泡桐叶甲。泡桐叶甲也是危害叶片,可用敌百虫粉剂喷杀。⑤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黑豆病,以炭疽病为主,可用1kg硫酸铜和10kg碳酸氢铵混合,密封24小时后,配制200倍液喷洒幼苗,效果较好。

上一篇:综述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园林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