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耀州 第9期

时间:2022-09-20 01:36:18

中国社科院《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陕西铜川市跻身全国竞争力提升最快城市第七。其耀州区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连续五年实现进位赶超、三年蝉联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耀州彰显着怎样的发展成果和发展理念?本刊为此采访了区委书记李志强——

“耀州区北去60公里连黄帝陵、圣地延安,南下70公里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省会西安,是铜川市的南大门、陕北和西安的过渡带,素有“关辅襟喉”、“北山锁钥”的美誉。随着西安行政办公地北迁、西铜高速双向八车道通车,以及城际铁路的修建,耀州将率先融入西咸新区和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耀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上古阴康氏的治地,置县历史2160多年。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名人故里。境内文物古迹遗存众多,中国药王山、大香山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享誉海内外。这里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是陕西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苹果、花椒、核桃、酿酒葡萄、中药材的优生区……

说起耀州的优势,区委书记李志强如数家珍;谈起耀州的发展和未来,李书记充满激情——

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记者:耀州自2002年10月撤县设区以来,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请李书记首先谈谈耀州的发展成果吧。

李志强: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耀州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果最佳、实施项目最多的时期,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2.91亿元,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9亿元,增长4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9927元、6724元。

记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哪些措施?

李志强:抓住重点,培优扶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强力实施果业富民战略,创新推行了“全面建档、升级达标”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模式,果业面积较“十五”末扩大了2.3倍,占到全市的“半壁江山”。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决定性成效,产业集中度和聚集度大幅提升,煤炭、水泥行业通过资源整合、上大关小、向园区集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7%,成为耀州争先进位、经济发展的“脊梁”。积极实施文化兴耀战略,照金—香山景区建设迈入“快车道”,顺利通过4A级景区初验,即将成为国家级丹霞地貌地质公园;文化事业改革成效显著,先后建成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记者:招商引资情况如何?

李志强:多方联动招商引资,始终以“耀州要振兴、项目作支撑”为指导,严格推行领导包联、部门包抓、项目法人承办“三位一体”等制度,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1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连续五年蝉联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奖;签订招商项目75个,到位资金26亿元;争取国家扩内需资金3亿多元,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先后竣工或正在建设,为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

记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志强: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2000余万元,编制完成城区、景区、园区、镇区、行政村等各类规划,实现了三级规划全覆盖。“栽大树、植大绿、成大景”工程扎实有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区称号,使广大城乡群众享受到优美的环境。群众住进了新家园、走上了通畅路、喝上了干净水。坚持把户改厕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突破口,无害化卫生厕所率先实现全覆盖,改变了农村沿袭数千年的卫生陋习,改厕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媒体广泛报道了我区“小厕所、大民生”的生动实践!

记者:为改善民生,又做了哪些工作?

李志强:先后投入30多亿元为民兴办实事120余项。投资2亿元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考成绩连年居全市前列。启动实施了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搬迁工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全覆盖。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居全省前列。“平安耀州”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耀州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全域耀州的发展理念

记者:成绩之外,您觉得还存在着什么突出问题?

李志强:全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投资拉动特征明显,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较大。二是工业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突出。三是商贸流通业辐射带动力不强,旅游产业产值偏小、发展速度较慢。四是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加快城镇化困难较大。五是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品位不高,城市改造建设速度不快,城市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着耀州的跨越发展。这些矛盾和不足有待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记者:进入“十二五”,耀州迎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李志强:综观发展形势,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置身于一个机遇叠加、潜力巨大的新时期。

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这将是我区谋求国家支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有利时期。

二是沿海发达地区资源紧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我区更多更好地承接产业和生产要素转移。

三是铜川被列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我区成为这“三大规划”实施的重点区县。

四是中、省、市对耀州的转型发展更加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仅2010年以来,先后有16位省部级领导来铜到耀视察,明确表示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耀州要在全市经济转型中承担更大责任,争当全市提速发展的“排头兵”,力争“十二五”末跻身全省十强区,我们既有压力,也必然激发出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是我区作为铜川的南大门、陕北和西安的过渡带,随着西铜高速第二通道的通车、城际铁路的修建,使我区能够率先融入西咸新区和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六是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转型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古人讲,“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耀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我们怎样理解“全域耀州”这个概念?

李志强:“全域耀州”,就是发展“大耀州”,就是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耀州投资,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耀州,为耀州争创“十强区”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在“十二五”,你们为耀州规划了怎样的发展蓝图?

李志强:我们牢固树立“全域耀州”这一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奋战“十二五”、争创十强区,全力建设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

专家

点评

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教授、博导,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铜川市政府顾问):耀州“十一五”期间,抓住了机遇,付出了艰辛,创造了辉煌,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二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三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通过发展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目标不应该是西安长安区、碑林区,应该向苏州的周庄,云南的丽江学习,建设一个有自己特点,充满人文的城市。

上一篇:中国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新挑战 下一篇:阴宅寻龙 生人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