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医生”做手术

时间:2022-09-20 12:56:39

请“大医生”做手术

生了病去公立大医院找专家,在一线大城市并不算一件困难的事,毕竟仅北京市内就有35家三甲医院。但对于患了严重疾病的县城居民而言,他们的选择并不 多。

河北青年赵洋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2016年12月的一天,因不断呕吐,他前往当地市医院做了一次头部CT检查。这家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告诉他,右颅内长了一颗婴儿拳头大小的肿瘤,必须马上做摘除手术,但在这里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手术。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但在中国庞大的医疗市场中,公立医院依旧占据垄断地位―尽管名义上允许医生开诊所、自由流动,但医生从“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依旧阻力不少,比如高度的管制和繁琐的程序。另一方面,大医院床位有限,赵洋面临的等待时间,可能要数周到数个月。

赵洋的主管医生李明选择了另一个治疗方案。他将赵洋的病例诊断资料通过自己使用的移动应用“医联通”,发送给了医生经纪人王旭,后者当天晚上就联系了北京一所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明成。两天后的下午,杨明成来到赵洋所在的市级医院,为他顺利完成了头部手术。一周之后,赵洋出院。

在医联平台里,副主任医师级以上的医生占比达两成以上。根据医云科技公司的数据,医联平台拥有注册医生20多万名,覆盖了48个重点科室以及109个细分科室。这款移动应用更像是医生群体的“知乎”,它为专业医生们搭建起一个医学问答和病例分享的平台。

通过病例分享吸引医生交流讨论,这听起来也许并不新鲜。移动医疗市场已经有主打医生社区的“丁香园”、学习网站“轻盈医学”等,但王仕锐认为医联可以提供其他平台缺失的一大功能:社交。医联平台更强调圈子、话题、兴趣等维度,强化医生之间的关联性。“除了学术期刊、科室和院内研讨外,医生缺少一个交流场景可以消化那些平时照顾不到的案例、问答和情绪输出。”王仕锐说。

社交更强调关系链,这让医联平台上活跃的医生与其他同类社交平台上的医生重合度只有5%。2015年2月,医联平成了B轮4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了腾讯、红杉资本等。 >> 医联平台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认为医疗资源在市场上的高效流动是医生获得高收入的关键。

在创办医云科技之前,王仕锐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博士,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在美国,医生属于自由执业者,可以同时在多家医院工作,而中国医生归属于固定单位,收入根据医院级别和职称高低确定,二者的收入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医疗资源在市场上的高效流动是医生获得高收入的关键。王仕锐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以及优质医生资源向基层医院的纵向下沉是大势所趋。2014年7月,他在成都创立了瞄准移动医疗市场的医云科技。

但是,医疗政策的出_与落地时机很难预判,产品的首要目标是尽快获取并掌握更多的医生资源。医疗行业涉及患者、医院、医生、药品、耗材及设备等五大供应链体系,但医生是最核心的稀缺资源。“得医生者得天下。”王仕锐说。

2014年11月,医联平台上线了第一版产品,主要板块包括病例交流、学术讨论和手术直播。最初王仕锐的考虑是优先沉淀专业内容,形成学习氛围,因此一开始弱化社交关系,病例讨论是最关键的功能。医联平台设计了多次上传叠加内容的功能,医生能根据诊疗过程的不同阶段随时更新,也让基层医院的医生有机会接触到三甲医院才会收治的复杂病例。

如何搭建医生之间的关系链条是社交产品的关键。“严肃和职业化”是美国医生社交应用的标签,但在功能设计上,医联平台加入了更多本土化的社交习惯。医生可以在实名交流板块中,从通讯录导入朋友,关注或邀请生活中自己“医生圈”的好友,或是按照科室、话题、兴趣等维度关注医生,类似微信群和豆瓣小组。另一方面,医联平台也添加了匿名交流版块“深夜病房”,每天只在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7点开放,让医生可以在其中吐槽或抒绪。

2014年8月,医联平台获得了策源联创和Pre Angle的300万元种子轮投资,王仕锐建立起系统的线下地推团队。从线上抢夺医生资源,在王仕锐看来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部分线上推广走的还是烧钱补贴医生注册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医生的转化率不高,很难在社区保持真正的活跃度。

医联平台的30人地推团队驻扎在武汉、上海、成都、沈阳和北京等5个大区城市,最激进的一段时间,医联平台花了6个月时间将基层运营团队从200人扩充到500人,等于平均每个月都有50个新员工。

2015年年初,医联平台积累了20多万实名注册的医生用户。同时出现了快速扩张后的管理问题,比如各区域负责人缺乏管理管理经验,团队随时都有新人加入,整体技术开发能力没有形成合力,需要反复调整职权和项目责任人等。

那是一段浮躁的野蛮生长期,当医生用户激增后,除了社交,医联平台没有可以给医生带来收入的合适产品,当时移动医疗市场最焦虑的也是怎么实现营收。直到2015年1月,国家出台了标志性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这项政策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推进打开空间。

观望半年后,王仕锐决定正式转型。他把医联平台的组织架构重新调整了一遍,加入了一支医生经纪人团队,列出了“十一条营收方式”,其中医生社区的3条营收线从高客单价的普外手术作为切入点。“(我们还研究了)最容易变现的3种方式:开药、开刀、开会。”

两个月后,医云科技将医联平台上20多万名医生资源直接导入“医联通”。每一位医生的个人主页加入“出诊”的功能链接,点击后会转入新上线的“医联通”。医联通是一个整合医生多点执业资源的App,产品仍然以医生为核心资源,分为供给端医生和需求端医生。供给端医生,即医联平台所称的“大医生”,以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为主,年龄在35至45岁。需求端医生即基层医院首诊医生,平台称之为“小医生”。

当基层医院首诊医生收治无法医治的患者时,医联通会为他们匹配三甲医院的对应医生,并由经纪人安排治疗。在“大医生”和“小医生”之间,医联通的250名医生经纪人充当了“介绍人”和“管家”的角色,他们由原来的地推人员转化而来。从平台接到基层医院发送的订单后,这些经纪人会联系对点的“大医生”,提供患者资料,安排出诊时间。如果该医生无法接诊,经纪人将为“小医生”推荐5名类似级别的医生,一周左右就能够确认手术时间。

通过经纪人在全国范围的走访,一年后,医联通与1000多家县级公立基层医院、2000多家民营医院和诊所达成了合作。医联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医疗服务费抽成。医联通上的手术价格在国家定价基础上浮10%至20%,手术完成后,平台从医生服务费中抽取20%。2016年12月,医联通营收达到1800万元。

王仕锐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执业的医生配备一家“移动医院”。这家“移动医院”包含了前文提到的五大供应链体系,未来还包括医疗金融服务,如针对大型疑难复杂手术的分期付款等。医生经纪人则是所有人员、物资、信息、资金的接纳方和整合者。“目前很多链条只打通了30%,要让流程顺畅运行,起码得做十年。”王仕锐说。

上一篇:95后来了,领导者能hold住吗? 下一篇:产融结合:经济下行期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