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探究

时间:2022-09-20 11:04:55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探究

摘 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目前我国中医病理术语翻译现状,探讨了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中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规范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翻译 目的论 中医病理术语

一、引言

随着中西医学界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医文献翻译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有着内在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将中医文献翻译准确,使外国人明白和正确理解中医内容,这便是当今翻译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译者在中医资料翻译实践中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指导。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探究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

二、中医翻译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医越来越引起外国人的兴趣,因此中国众多学者试图将中医文献资料翻译成外语,以促进中外医学界的交流。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中医翻译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中医术语的翻译。正如国家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委员会委员李照国所说:“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至少在目前是名词术语的翻译。”[1]“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现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2] 信手翻阅我国几部主要的汉译英中医词典,比较同一病理术语的译文,人们往往不难发现,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亦存在上述问题。

(一)译语混乱

最近三十年来,在我国中医界影响力较大的三部汉英中医词典,当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汉英中医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汉英双解中医辞典》以及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汉英中医词典》,三部汉译英中医词典出版的时间分别相隔10年左右。通过比较三部词典对同一术语的翻译,我们发现三个不同的版本。例如:

例1.虚火上炎

译文:(1)flaming-up of deficient fire[3]

(2)flaring up of fire of deficient type[4]

(3)the rise of insubstantial fire[5]

译文(2)的译法中有两个“of”结构使得译文生硬;译文(1)和译文(3)中“deficient fire”和“insubstantial fire”,前者指的是营养不够引起的虚火,后者则是指器官机能不全引起的虚火。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化中医病理术语翻译,这三种译法只会引起混乱。

(二)译语冗长

“译语冗长”是指译者在病理术语翻译中增加过多的冗余信息,造成术语的译文过长,不像术语。这种现象在中医病理术语中也比较常见,例如:

例1.肾虚不孕

译文:sterility due to nephropenia[3]

例2.气结腰痛

译文:osphyalgia caused by Qi stagnation[3]

以上这两个术语都是偏正结构,属于“前因后果”型,译者用介词短语 “due to/caused by”来表示因果,但此类带有介词短语的译文将术语最大的特点――言简意赅丧失殆尽,让读者觉得这完全不像一个术语。

(三)释义不明

“释义不明”是指 “中医中有些用语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中文特定的语境中实现了完满的结合,但若离开这一特定语境,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便无法实现统一。有的译者不注意这一点,一味地搞对号入座,结果使译语无法再现原文信息”。[2]换句话说,释义不明是指有些译者在处理中医病理术语中“取象比类”,[1]常常望文生义,采取直译,不能将源语术语的实际含义传达给译语读者的现象。例如:

例1.滋水涵木

译文:providing water for the growth of the wood[3]

例2.金破不鸣

译文:broken metal cannot ring[3]

以上三个病理术语的译文会让外国读者有些不知所云。其实“滋水涵木”是指运用滋肾阴的方法达到养肝阴的目的,适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肝火;“金破不鸣”是指由于肺气损伤而致声音嘶哑,多见于晚期肺结核。

我国翻译学家刘宓庆指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事件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6] 中医翻译实践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互动,是翻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7]因此笔者认为完善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实践健康发展的前提,并认为翻译目的论在医学翻译中应受到重视,因而在下文中仅探析了目的论在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三、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对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任何翻译都具有交际功能,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也不例外。目的论中“目的原则”可指导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活动围绕其翻译目的,即交际目的展开,进行直译、意译或者是二者中和。中医病理术语翻译的目的语,也即译文必须符合逻辑,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才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换句话说,译文必须语内连贯,这也就肯定了目的论中“连贯原则”的指导作用。对于拥有独特文化和理论内涵的中医病理术语而言,原文与译文的一致性,即语际间的连贯性对展现中医病理术语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忠实于原文的译文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交际功能,而忠实性原则就这一点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四、目的论视角下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

针对中医病理术语汉译英中存在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的问题,本文将就中医病理术语翻译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三个策略,即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标准化、简洁化和明确化。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活动中,制定和使用共同的翻译规则。

由前文可知,三本流行的中医翻译工具中术语存在不统一、较混乱的问题。而对中医药翻译而言,翻译中医译者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其翻译最终会具有交际功能,而翻译行为服务于目的,而目的则不仅成为翻译的标准,也成为翻译行为的动力。既然学术交流和推广中医是中医病理翻译的目的,而标准化中医病理术语翻译对于促进中医学术交流及对中医的推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根据“目的原则”,针对“译语混乱”这一现象,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标准化应在具体实践中尽快普及。经过分析,“虚火上炎”中“虚火”是由于精亏血少引起的,也即是更偏向于由营养不够引起的,因此该术语应被统一译为“flaming-up of deficient fire”才较为合理。

而在一些含有概念独特、含义丰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术语的翻译中人们不妨使用音译来标准化术语。 例如:

例1.中气

译文:center qi [9]

例2.肾阴阳两虚

译文:dual vacuity of yin and yang [9]

以上两例中“气、阴及阳”都被直接音译为“Qi、yin、yang”,且此音译是被国际友人所认可的且使用的,所以此类含有文化负载词的病理术语皆可将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直接音译以达到方便交流的目的。

(二)简洁化

简洁化是指在进行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时,使用简洁译语,避免冗长现象的发生。

而中医翻译译文往往比较长,而这种冗长往往是由于翻译中增加了不必要的信息,换句话说,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并没有实现一致性,这不符合“忠实原则”,然而翻译的精髓在于达意,[5]根据目的论中“忠实原则”,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因此简化后的中医病理译文才更能实现达意这一翻译目的。在经过长期的比较研究后,中医翻译人员借鉴了西医语言的构词法来创造性地译出了一些外国人能看懂,又有中医特色的中医病理术语译文。

例1.肾虚

译文:the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 [3]

上述译文是比较陈旧的译法,比较冗长,并不利于推广,即不利于翻译目的的实现,所以根据“目的原则”,利用构词法,“肾虚”可译为“nephropenia”,其中“nephro-”是肾的词根,而“-penia”就是“deficiency”的意思,此种译文才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译文现已比较流行。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6月第25卷第6期中就用到此译文。且以“nephro-”为词根的中医病理术语有“肾火偏亢”(hypernephropyria)、“肾水不足”(hyponephroaqua)及“肾阴虚”(hyponephroyin)等。

例2.伤寒

译文:EFD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5]

该译文中,仅用EFD就代表了“伤寒”一词,这在中医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无疑将会被国际友人所接受。根据目的原则,具有强大交际功能的中医病理术语英译缩略词可有效地消除一部分中医病理术语“译语冗长”这一现象,因此可采用缩略词来起到简化译语的作用。

实现简洁化,可采取词素翻译、仿照法及缩略词。因此,前文中提及的“肾虚不孕”(sterility due to nephropenia)和“气结腰痛”(osphyalgia caused by Qi stagnation)可采用词素翻译,省略介词,省略后译语仿照西医中表因果的病理术语名词译法,将表原因的名词形容词化,且因前果后,正如西医中因果型病理名词“风湿热”(rheumatic fever)和“心病性气喘”(cardiac asthma)等一样,虽然也表因果但并未出现表因果的介词,因此省略后的译语应分别为“nephropenic sterility”和“Qi-stagnated osphyalgia”。

(三)明确化

明确化是指在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时,译文能明确地表达出原文含义,忠实于原文,且有一定意义。

而有些译者在处理需要一定语境的中医病理术语译语翻译时,常常只翻译表层语意,造成了“释义不明”的现象,例如:

例1.土不制水

译文:earth fails control water [3]

以上译文显然做到了与原文“一一对应”,但其实根本就词不达意,国人尚且无法理解,何况是外国人,也即译文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不能让译文读者理解,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没有意义,并未做到译文的语内连贯,这与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相违背;同时这类译文并没有真正做到忠实于源语,未能达意,也就起不到交流目的,违背了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实际上“土不制水”中“土”是指肝,该术语是指肝宜调和畅达,不宜受抑郁。因此针对这类“取象比类”[2]型术语,翻译时要进行“深化”,即要对原文理解及表达得透彻、入理,而不是满足于对表层信息的转述。所以“土不制水”的译文按其原义应深化为 “fluid metabolism disorder due to hyposplenofunction”。改译后译文能更清楚地表达出原文的深层含义,忠实于源语,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

“明确化”可通过“深化”译文来实现。因此,前文中提及的“滋水涵木”(providing water for the growth of the wood)和“金破不鸣”(broken metal cannot ring)也应深化为“kidney-yin nourishing for liver-yin restoring”和“pulmopenic hoarseness”。改译后译文覆盖了原文全部信息,满足了交际需求,符合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

五、结语

为克服目前中医病理术语翻译中译语混乱、译语冗长、释义不明的问题,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了三个建议,即中医病理术语翻译应标准化、简洁化及明确化,以实现中医病理术语的翻译目的,即推动中西医学界学术交流,将中医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照国,李萧红.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中医

药大学出版社,1999.

[3] 李衍文,等.汉英中医辞典[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

[4] 原一祥,等.汉英双解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5] 魏杰,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6] 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社,2005.

[7]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2003.

[8] 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

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

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7-33.

[9] 黄孝楷,等.汉英常用医学词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上一篇:孤独的歌者与世俗的自我:狄金森与惠特曼诗歌个... 下一篇: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及课堂设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