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硬通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

时间:2022-09-20 10:44:54

成为硬通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

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几年热议的一个话题。然而,人民币迄今还不是硬通货,人民币国际化这件好事还要多“磨”些日子。硬通货本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但长期以来却被当作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的代名词,而建立在显示出长期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础上的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却没有被公认为“硬通货”。当然,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并非一件易事,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贸易结算、投资计价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全面被“认”,但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主动将人民币与世界更多硬通货“挂钩”,那么人民币也就永远“硬”不起来。

人民币与世界更多硬通货“挂钩”也要循序渐进。2011年11月28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增加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以及加拿大元对人民币交易,至此直接与人民币交易货币增至9种。目前,人民币已在越南、缅甸、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广受青睐,尼日利亚和泰国也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篮子”中,中国甚至还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诸多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不过,就银行间外汇市场增加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以及加拿大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而言,显然其意义要更大一些。

首先,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欧债危机的发展加重了市场对欧元的信任危机,美债危机也令美元疲软,而地震、海啸与核辐射后果也使日元汇率充满不确定性,而作为公认的“商品货币”,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由于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具有较大刚性,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煤炭、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会受到较强支撑,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等“商品货币”自然也会更加坚挺,而人民币与某些长期走强的商品货币直接交易,则更加便于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形成相互锚定的“疑似”本位关系。

其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虽然早已启动,但仍待完善。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过,如果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能够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直接交换,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货币就会从“小篮子”发展为“大篮子”,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基础也就要更宽一些,因而也更具合理性与稳定性。

再次,为了改变美元在国际市场的独霸局面,就需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国际经济关系发展过程中有选择地扩大非美货币使用范围。正如主席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G20峰会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改革货币组成篮子,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为此,中国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增加自身货币篮子中的非美货币种类及其比例,而如果与人民币无法进行直接交易,这些非美货币也就难以被装进“篮子”。

再有,稳定人民币与主要硬通货之间的汇率至关重要。由于国际上主要硬通货汇率强弱变化此消彼长,如果能够扩大人民币与主要硬通货之间的直接交易范围,借助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之间进行直接交易的契机,利用好美元与各种商品货币汇率波动过程中显示出的“跷跷板”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民币与不同货币汇率之间的波动相互对冲,形成中国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减震器。

最后,加拿大是当今世界七大工业发达国家之一,而澳大利亚则是中国进口铁矿石、羊毛等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与这两个国家的货币直接兑换,减少了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形成过程中经由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绕弯”环节,增加了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形成过程的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在与越来越多的硬通货直接交易,但并不意味着与人民币直接“挂钩”的货币越多,人民币就越“硬”,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因此而大功告成。至于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挂钩”,不仅有利于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资源,而且也有利于这些国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力度,当属双赢。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的直接交易关系,是将人民币锻造成为硬通货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只有以硬通货的“名分”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做到利大于弊,而失去自主性的“被国际化”,则弊大于利。

上一篇:一去二来 第1期 下一篇:年末,看那些金榜题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