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时间:2022-09-20 10:19:48

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进行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意境都不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语言自身“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悟体验的培养。

一、读而悟之――学会感悟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在课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对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有所触动,使课文的语言、情感、文字在学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础,形成思想意识,学生的语感将会变得更加敏锐。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在每一节课上,我们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生命》一文,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不同形式的读,逐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琅琅,读味十足。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句,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就能悟出作者对弱小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二、删繁就简――保证感悟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加强感悟体验,可使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加速,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学生能否读好、能否“感悟”,关键看老师如何删繁就简地精讲,重点处点拨,点到即止,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感悟时间。要从文中概括、提炼重点词为突破点。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突破点可选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提炼出教学突破点。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文中很难选择出明显的突破点,可这样引导提炼选择:

1.预习了课文之后,金华的双龙洞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概括说出。

2.同学们用了下面一些概括双龙洞的特点词语:美丽、壮丽、壮观、奇妙、奇特、神奇等。至于哪个词语最贴切双龙洞景观不是人工雕饰的,而是大自然的神奇伟力使然,因此用“神奇”一词概括最为贴切。

3.双龙洞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选择突破的“点”,要因课而异。如:《养花》一课的“趣”、《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的“美”、《火烧云》一课的“变”、《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的“惜别之情”、《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勇”等等,皆可成为设计的“一点”。可以说,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点”。抓住“一点”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这样教,看似小小,实则多多。

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思考、讨论、感悟,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得到了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恰到好处。

三、学会做人――升华感悟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的着力之处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和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学生边读边思,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将自己的领悟都表达出来,这些心得和感悟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都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如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情,那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在读中去感知、感受、感悟、感染,直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悟则能化”。

从《母亲的恩情》中感悟伟大的母爱,从《劈山救母》中感悟孝心,从《“闪光的金子”》中感悟助人的乐趣;从《学棋》中感悟学习要专心致志,从《一株紫丁香》中感悟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从《永远站在孩子们中间》中感悟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以及孩子们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在学完《学棋》这课后,学生说:“学了这课,我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本文就是要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引导感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文本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有不同的关键部分,篇、段、句各有其特点。它们有的是课文内容的凝聚点,有的是思想感情的抒发点,有的是表达方式的启示点。因而,引导感悟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式。由于感悟点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因此,引导感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上一篇:浅论创新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创设鲜活新颖的数学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