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20 09:47:37

对现代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必须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科学解决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精细化管理 对策

精细化管理就是以量化为基础,以标准为起点,以持续流程改进为主线,以信息化系统为平台,聚焦程序、突出效益、减少浪费的一种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1.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是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的必然选择。

1.1是从企业发展形势看,精细化管理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管理的环境、条件、手段。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管理对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管理的需要。加之现代企业使用的装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职工人员素质日益增强,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只有实施精细的管理才能有效发挥装备的性能和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站在时展和企业整体建设的高度,充分认清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实需要,是时代要求,是发展趋势。

1.2是从管理的质量效益看,精细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现代企业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的职能。企业越大,职能分工越细,企业管理中的每一个小单元、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可能对企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提高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对管理的内容、标准进行精准的规范、调节和控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确到点,始终在高水平上运行,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因此,必须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

1.3是从当前管理现状看,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有效途径。当前,许多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分工不细,职责不清,管理随意性大;管理手段落后,观念陈旧,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现代企业管理层次的提升。由经验式、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就是要解决管理工作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确立统一的管理目标和标准,建立完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科学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自觉支持配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人人维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2.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特征,通过管理的细化、量化、标准化,形成一套统一、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2.1是健全管理组织,实施动态式监督。企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在实施管理的同时,强化各类管理组织监督指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健全管理组织,就是要着眼解决当前管理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管理层次不够清晰、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组织的管理监督功能,提高管理效益。要规范组织类型建立合理的管理层次结构。要细化功能职责,明确管理组织的功能,细化成员的职责分工,理顺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好组织作用。要完善运行机制,科学确定管理组织的工作运行制度,减少运行环节,优化运行流程,确保组织管理高效有序运转。

2.2是细化管理对象,明确精准化目标。企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对对象的管理。细化管理对象,就是要解决当前管理目标区分不具体、标准设置不统一、工作流程不规范,管理上简单粗放、大而化之的问题,始终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标准落实、管理到位。要细化对人员的管理,明确和定位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职责,使人人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人都有管理目标。要细化对物资的管理,按照物资管理规定,明确具体责任人、管理的具体标准,始终保持物资完好有序。要细化秩序的管理,对日常值班、值勤、一日生活、人员流动等动态情况,明确细化规范,实施精准的管控,确保职工活动始终自觉,企业秩序始终正规。

2.3是完善预测评估,实施前瞻性防范。预测评估是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完善预测评估,就是要着眼解决当前安全形势分析不够全面、预测不够准确、评估不够深入等问题,牢固确立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思路,建立完善安全分析预测和风险评估机制,前移安全管理关口,延伸安全防线。一方面,分析预测要细致准确,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重点,自下而上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措施。另一方面,风险评估要严密到位,要定性定量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概率、危害程度,提出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建议及应对措施,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科学解决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矛盾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研究探索、规范细化、实践检验、完善提高的过程,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把握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在矛盾,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探索和推进。

3.1是要解决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矛盾。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一个螺旋式、渐进式的动态发展过程,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把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做扎实、做深入,有利于单位长远建设;既要继承管理工作好的传统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又要重科学、讲成本、求效益,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达成最大的管理效益。

3.2是要解决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矛盾。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要注重硬件基础,又要强调软件配套,两手抓、两手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要把加强基础配套建设与提高职工精神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平台;要把依靠制度机制管理与构建民主管理、自觉管理、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管理与个人需求的和谐统一。

3.3是要解决好改革创新与贯彻法规的矛盾。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适应时代特征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是对企业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法规意识,始终以各项法规制度为基本依据,在规定范围内抓规范、搞细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绝不能抛开法规制度,搞一些理想化、不切实际的规章制度、措施办法和标准、奖惩。也不能脱离单位实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想当然地认为越细化越好、越量化越好,导致体系过于复杂,程序过于烦琐,运行成本增加,人力精力投入过大,最终得不到持久运行,生命力不强。

参考文献:

[1]陈娟.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个要点[J].公共支出与采购,2011(7):43-44.

[2]梁国清.解读企业精细化管理[J].管理观察,2011(11):10-11.

上一篇:地方高校实施按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下一篇:对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