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0 09:01:52

广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量、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平台,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高铁时代的到来,广西工业园区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为全面掌握全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破解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题,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3年11月10日至2013年12月15日对广西115个A、B类工业园区2438家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人员上门登记、实地核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现状、2014年需求

(一)2013年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工业园区2438家企业在职职工478697人。

1.2013年工业园区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437元。

2.按性别划分:男220203人,女258494人。

3.按行业划分:

[内容\&制造行业\&加工行业\&电子行业\&其他行业\&人数\&268693\&121349\&56582\&32073\&占比\&56.13 %\&25.34 %\&11.82%\&6.71%\&]

4.按照岗位划分:

[内容\&按企业岗位划分\&普工\&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人数\&313439\&110694\&55564\&占比\&65.47%\&23.12%\&11.60%\&]

(二)2014年用工需求

接受调查的园区2438家企业,有用工需求的企业1850家,占企业总数的75.88%,需新招员工约171465人。

1.按行业划分

[内容\&制造行业\&加工行业\&电子行业\&其他行业\&人数\&109782\&40721\&11925\&9037\&占比\&64.02%\&23.74 %\&6.9%\&5.2%\&]

制造行业、加工行业、电子行业三大行业用工需求占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总数的94.6%。

2.按性别划分

[内容\&男\&女\&不限\&需求人数\&53216\&98742\&19507\&占比\&31.03%\&57.58%\&11.37%\&]

企业对女性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

3.按年龄划分

[内容\&18至25岁\&26至35岁\&35岁以上\&不限\&需求人数\&20253\&87362\&62375\&1475\&占比\&11.81%\&50.95%\&36.37%\&0.86%\&]

企业用工在年龄的需求中趋向理性化。

4.按文化程度划分

[内容\&初中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不限\&需求人数\&56765\&78954\&8558\&324\&26864\&占比\&33.1%\&46.04%\&5%\&0.18%\&15.66%\&]

企业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文化素质。

5.按企业岗位划分

[内容\&普工\&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需求人数\&141358\&23472\&6635\&占比\&82.44%\&13.69%\&3.87%\&]

企业用工需求主体仍为普通工人。

6.按月工资待遇划分

[内容\&1500—2000元\&2000元以上\&需求人数\&24922\&146543\&占比\&14.53%\&85.47%\&]

企业整体待遇在提高。

二、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呈现的几大特点

特点之一:企业用工量大。2014年企业用工需求占企业在岗职工的35.82%,用工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各地坚持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的目标,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园区,用工量增大。

特点之二:产业升级加快,技能需求增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的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全区各地加大了工业园区招商选资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一大批电子、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企业落户园区,园区用工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工人需求量进一步增大,2014年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比2013年增加了13.19%。

特点之三:薪酬待遇整体提高。2012年广西园区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约为1800元,2013年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437元,薪酬待遇大幅提高。

三、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从调查的分析看,广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劳动强度大、待遇仍偏低。广西工业园区企业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11小时,2013年企业工资待遇虽有所提高,但在不计算加班费情况下月基本工资900元左右,与沿海地区相差600-1000元,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缺乏吸引力。

二是用工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缺乏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调研中了解到,部分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为员工缴纳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后顾之忧,感觉到日后没有保障,因而不愿在企业长期工作。

三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过于苛刻,求职者难以满足企业过高的要求。当前,部分园区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多数企业用工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更是苛刻,只选择年青女性,使求职者望而生畏。

四是部分企业位置偏僻,生活设施不配套。广西不少工业园区更多的注重生产设施建设投入,忽视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多数的园区企业距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捷,生活设施不够配套,文化设施匮乏,只有48%的企业有娱乐设施,企业职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如南宁市东盟工业园区距市区较远,至今仍没有公交汽车线路延伸到园区,工人出街入市和上、下班需步行很远才能赶搭到公交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员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

五是部分企业用工过度依赖政府,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部分企业在招工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过度依赖政府为其招工,没有从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员工待遇角度等方面去采取措施留人,而是整天找政府领导,要求政府以行政手段协助企业招工。

四、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形势分析及判断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目前广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总体需求旺盛。“十二五”期间,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影响下,企业和员工的博弈更加激烈。随着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将有四个因素对全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产生直接影响。

(一)企业用工将出现新的高峰

调查显示,到“十二五”末,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规模将突破80万人。从广西农村劳动力资源供给上看,2012末,全区农村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已实现转移就业1100万人,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480万人,扣除部分从事农业流通、技术服务的城镇户籍人口,农村劳动力供给已基本维持平衡。今后,为广西企业提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是新成长劳动力和目前在外省务工的600万农民工。完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用工信息对接,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和广西在外省务工人员到园区就业,是解决园区企业用工的关键。

(二)企业用工成本将明显增加

企业季节性、结构性缺工的常态化,将加剧不同经济区域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争夺,经济发达地区或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将利用其薪酬待遇、用工环境、生活条件、企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吸引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入,这种区域间、企业间争夺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更加多元化。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用待遇和环境留住员工、吸引员工是企业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三)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将更为迫切

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园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务工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改进培训方式、加速职业院校发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使更多的技能人才入园就业是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新生代劳动力对用工环境要求高

90后新生代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逐渐成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主体。注重个性发展、要求高薪待遇、讲究务工环境、岗位变换频繁是新生代劳动力的主要特点。完善保障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新生代劳动力更体面就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对策建议

要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人力资源调查,做到就业服务工作有的放矢

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摸清广西城乡劳动力总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培训机构、就业需求等,依托现有的“市场与就业”网络,建立全区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指导全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职业介绍、跨地区劳务协作等工作,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向广西工业园区企业。

(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园区

一是抓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围绕园区产业及行业特点,及时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及时企业用工信息,通过专场招聘、送岗下乡、劳务协作等多种方式,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对接成功率。二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开展以自治区就业服务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地级市以“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为目标建立全市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全区形成覆盖区、市、县(区)、街道、村五级的信息网络,做到“一点登录,全区查询”,方便广大求职人员。三是加强广西驻外省劳务办事机构信息站、维权站、引才站“三站”建设,在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和跟踪服务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

(三)加强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要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作用,提高企业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政策落实,全面促进劳动力向园区转移

要通过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引导高职院校、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区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补贴政策,研究出台在园区企业就业的各类人员,享受廉租房的相关政策。

(五)开展培训对接,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场地和机构,更新培训科目,采取委托、联合、就近培训等多种手段培训园区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对全区职业培训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园区企业和项目特点,结合院校专业和师资资源,强化对接服务,采取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园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

(六)改善园区功能,优化用工环境

加速推进园区配套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邮政、工商、医院、商店、旅社、餐饮、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尽快入驻园区,力争做到与企业发展同步。完善园区公交网络,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便利,实现劳动用工良性循环。

(七)抓好用工监控,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状况

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对工业园区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和服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信部门选择200户用工在3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每季动态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并做好服务跟进和用工对接,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上一篇:好心情不会凭空而来 下一篇:实施人才新政 集聚四方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