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与担保法的冲突及适用范围分析

时间:2022-09-20 08:33:44

物权法与担保法的冲突及适用范围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及各项条件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且许多法律中的规定存在矛盾及冲突,其中物权法担保法冲突越来越突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反应了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代法律制度在物权担保本身规划的缺陷。我国现代的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物权法及担保法的立法设计、实践操作、对该法规的理解等,均需要不断完善和加深。本文简单的分析了物权法及担保法的适用范围,并阐述了物权法和担保法的冲突,包括担保财产范围方面、人保和物保并存时担保权实现规则等,为相关法律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物权法;担保法;冲突;适用范围;分析

前言

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项权利的要求更高,需要法律规范将其的各种权利义务等明确的规定出来,但是有个我国现代立法的缺陷,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各个不同的法规中会出现重叠的情况,且由于不同法律的立法目的及调整范围不一样,会出现一定的冲突。物权法及担保法的冲突,在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物权的基本原则是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而担保法中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在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权利的变更、转移等,也会交叉的涉及到物权方面的内容,进而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需要对担保法及物权法的适用性、及冲突的情况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1.物权法及担保法的适用范围

1.1物权法的适用范围

物权法的适用范围及该法律的效力范围,其适用范围极为广阔,如对人、对物,和地域上、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具体来说是指以下几个方面:①主体范围 中国境内产生的物权关系的自然人、法人等,均属于物权法的调节范围,作为特殊民事主体的国家、集体,其产生的物权关系也属于物权法的调节范围;②对象范围 在中国境内的物,包括动产及不动产,产生的物权关系,均属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③区域范围 物权法产生于中国领域内产生的物权关系,均属于物权法的调节范围,另外根据区际冲突规范,产生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物权关系,属于当地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④时间范围 在物权法律生效后产生的物权关系属于该物权法的调整范围;而在法律生效之日以前产生的物权关系,属于当时相关法规的调整范围[1]。

1.2担保法的适用范围

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根据其中但书的内容,确定了独立担保的合法性。独立担保突破了传统经典民法的理论,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争议。各种争议中较为典型的分为以下两种:①担保法明确了担保的法律地位,即“见票即付”或“见单即付”其属于具体有独立性的的责任,不存在从属性及补充性。其来源于主合同,但是效力却具有独立性,担保人没有检索抗辩权,因此担保合同的适用范围包括涉外经济、贸易、金融等国际性的商事交易,国内经济活动不属于其调整范围;②国际贸易或者国内的贸易、融资活动等,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就担保合同的性质进行约定。在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的国家逐步结束,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性、非从属性的法律行为,在学理上也认为该独立性担保及从属性担保制度的共存。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独立担保范围的限制,影响搭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因此司法解释上采用第一种意见,但是没有具体的规定[2]。

2.物权法与担保法的冲突分析

2.1担保财产范围方面

担保财产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即质押财产、抵押财产、留置财产,物权法在该三个方面扩大的范围,且更加合理,具体情况如下:①质押财产 物权法中将基金份额、应收账款定性为可出质的财产权利,质押财产的范围比担保法更大;②抵押财产 物权法对担保法中可以抵押的财产范围进行了扩大,不仅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也包括了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在可供抵押的财产方面,由抵押人“所有”的财产,转变为抵押人“有权处分”的财产;对可供抵押财产的概括由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调整为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物权法相较担保法,其条款更加合理、科学[3];③留置财产 物权法中关于留置的合同债权规定为一般债权,而担保法中规定为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留置财产的范围更大。

2.2人保和物保并存时担保权实现规则

在人保和物保并存时担保权实现规则方面,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的综合型式,其具体规定为如果被担保的债权包含了物保及人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出现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况,债权人需要根据约定实现债权;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较为模糊,且债务人是自己提供物的担保,则债权人需要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如果是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则应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或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进行追偿。担保法在该方面的原则为保证人绝对优待原则,其明确规定如果同一债权包含了人保及物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则在债权人放弃的权利中部承担保证责任。

3.总结

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立法因素、执行因素等,许多法律法规对各项事务的规定存在一定缺陷,或者各个法律中均存在重叠的部分,但是因为各个法律的立法出发点、性质、原则不一样,而造成一定的冲突情况,其会引起法律优先适用的问题,影响到当事人的实体利益。本文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担保法和物权法的适用范围及冲突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立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问题及冲突等必然会逐步得到改善及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庆华,孙虹,欧光南.扩大预告登记适用范围的思考――兼论《物权法》20条的完善[J].社科纵横,2009(01):61-63.

[2]邓旭.解读物权法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J].网络财富,2009(24):100-101.

[3]雷峻岭.浅谈《物权法》中涉及抵押权的有关条款[J].法制与社会,2014(07):59-60.

[4]丰华涛,刘志来.物权法与担保法的立法冲突及适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241-243.

上一篇:研培一体助教师队伍特色发展 下一篇:如何控制道桥工程中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