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企业命运的法律风险

时间:2022-09-20 07:25:13

关乎企业命运的法律风险

中旭实效案例

曾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看过的一篇名为《为财富辩护》的文章,文中讲了田文昌律师、邱代伦、陶武平、刘爱国、钱列阳、张星水、许志永等律师为杨斌虚、周正义、唐万新、郑俊怀、戴国芳、孙大午等案件辩护过程的一些花絮,其中有一些精彩语录令人深思:编者:每一个企业家的倒下,就会有一位律师站起来。

刘爱国律师:郑俊怀案件验证了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大毛病——很多人都是出了事才想到找顾问,没出事之前他绝对不想和你商量。

田文昌律师:在中国,企业家不相信法律。他们宁可花钱行贿找关系,也舍不得花钱请律师。

这些话形象透彻的反映了现实情况,是足以引发太多思考的。在律师实务工作中,我们深刻的感受,目前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大部分公司对法律风险一词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法律风险是什么?”大多数公司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都是“诉讼风险”。窥一角可观全貌,可见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于“法律风险”的了解少之又少。实际上,当人

们意识到“诉讼风险”发生时,这种风险已经实实在在的以客观形式(如具体赔偿数额等)外化出来了,转化成了法律障碍和法律危机,如果应对不好,将给公司的经营造成危机,甚至是对公司的生存造成重大伤害。很多时候,只要公司还没有进入“法律僵局”,就总是觉得律师提供的服务无足轻重、没有必要,只有当公司面对诉讼纠纷的时候才想到应找律师提

供专业服务,岂不知,诉讼是企业解决危机与风险最后的选择,也是最坏的选择,仅仅是对死亡交易和投资进行善后处理。胜诉需要夯实的证据基础,很多时候,当公司意识到应该寻求律师帮助时,早已错过了保存证据的时机,而一场诉讼的胜败足以影响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了。其实,对公司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法律风险,是以潜在不易察觉的形式,一直伴随着公司发展的所有进程。一个企业的“生命流程”大概可以分成:孕育阶段,成长发展阶段,消亡阶段。每个阶段又会分成若干细小的阶段,无论企业正处于何种阶段,法律风险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即使是在公司还没有“出生”之前,即公司的设立登记阶段,法律风险仍然存在。所以,企业家要有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始终有法律风险意识,需要运用正确的防范方式,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手段,规避相应的风险。要想充分体会法律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与意义,首先要理解“丰厚利润伴随巨大风险”这句话的含义。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个道理浅显,

那是因为把这里的“风险”仅仅理解成了商业风险。公司每当谈及商业风险时,如临大敌,极尽警惕注意之能事,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绕开商业风险,可是又有多少企业给予法律风险应有的关注?

1995年,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巴林银行的雇员尼克.李森利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用欺骗的手段使巴林银行蒙受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当时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银行换了新主。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对于法律风险原本的地位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每个公司都会非常慎重警惕的决策每一次投资,因为一次投资决策失败,给公司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灾难,我想每个公司对于这个商业风险都会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并给予极大的重视与关注。可是有多少公司会对设立过程中出资不实一事带来的法律风险会给予同样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后果是相同的,都可能会使得公司丧失市场主体资格。

法律风险与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其他风险构成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链条,公司若想保证正常运转与发展,就应该正确处理和应对这些风险。对于法律风险的重视与关注绝非可有可无,从中国人寿、华为、长虹、中航油(新加坡)、安然、世通公司、帕玛拉特、安达信众多例子中可以轻易看出,法律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

律师诉讼案件起的是消防员的作用,为公司日常事务提供法律意见主要是起未雨绸缪的作用,我们相信,未雨绸缪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么重要的环节仍被许多公司在日常工作中无视。律师与其他技术人员一样,运用其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专

业的服务,但是就是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总是对外部法律顾问的价值产生质疑。

我们相信“专业之事专业人做”这个观念大家基本都会认同,公司在运营发展中的每一个行为,组织机构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规范与指引中完成的,那么对专业法律人的需求怎么可能仅仅存在于诉讼纠纷中呢?其实只要大家肯仔细考虑,就会发现,在公司“一生”中没有一个阶段、环节、行为可以离开法律的规范。

本文最后,引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原总裁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准确、形象表述法律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杰克.韦尔奇在回答别人问他最担心什么问题时,他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

上一篇:“国有”与“民营”能和睦共处吗? 下一篇:裁员,您考虑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