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2-09-20 07:23:13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一、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写作真难!”这是农村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怕写作文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评,而不乐于动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课中,耐心开导学生写作文的用意,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觉得感动的人物描绘出来,在写作中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我并不需要给学生很多理论性的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如何,中心怎样怎样……更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只是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中心明确,目的清楚就够了,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轻松感,而且会对作文充满信心。贪玩是农村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玩”中写,在“玩”中积累材料,在“玩”中收获。这种“玩”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例如2010年冬,正是我镇农民大种马铃薯的农忙时节,我镇召开马铃薯种植宣传大会,抓住这一契机,我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农家田地,参加种马铃薯的活动。这次活动够气派,有来自镇直机关单位干部,有广大农民,有许多许多的师生,有县电视台的记者、摄影师参加,可谓热闹极了。以前学生们虽然写过类似素材的文章,但文章很平淡,描写人物不充分,事例不典型。这次大不一样,在活动前一天,我就精心布置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在劳动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物劳动动作,听身边人物的语言交流,看身边人物喜悦的表情,了解身边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察热闹非凡的劳动场面,想劳动能带来的收获等。学生一边耕种,一边观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在“玩”中积累素材,在“玩”中提高写作热情。回校之后,许多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高质量的文章,有的讴歌了农民的勤劳,有的歌颂了农民的合作团结精神,有的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与兴奋,有的则创作了哲理类文章,可谓异彩纷呈。

二、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家乡之美

很多学生抱怨过,每天都进行着“三部曲”:操场,教室,宿舍。生活非常单调,过得无聊,实在无事可写。确实,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它不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而我们的写作就应从平淡细微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写起,因为日常生活中孕育的真、善、美更能激荡心灵的涟漪。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羡慕与向往,面对孕育自己成长的这块大有作为的天地,几乎有厌弃之嫌,常常埋怨父母,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这样的消极情绪也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我曾让学生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作文,习作交上来一看,觉得心酸极了,这哪是我们的校园,学校摆在眼前,学生们天天看见,怎么糊写一翻呢?当我找作文写得离谱的一个学生谈心时,他却说出了真心话:这是我从作文书抄来的,我们学校简陋、窄小,没什么可写的。话虽简朴,却给我们敲了警钟:农村学生的价值观已受到社会的扭曲,这种错误的观点至使学生们很难用真情实感去讴歌自己家乡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责任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家乡生活之情,让家乡之美在他们脑里深深扎根,这才能指导他们找到写作的素材。

学生们怕写作文的首要原因在于没什么可写,也就是没有素材,学生发现没有积累。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的广阔天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楼房多了,路宽了,车多了,大家心情舒畅了,这都是学生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写作的材料就浮现在眼前。每周五,我都布置作文,让学生们观察村里发生的新鲜事,可以写白天与同龄人一起去小溪摸鱼;可以写在荷塘里采莲花,在池塘里玩水战;可以写晚上到村里的娱乐场所看热闹,参加活动,进行体验;可以写到村里的文化中心去观察,农民们在休闲时间里做些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把看的、听的、对写作有益的人和事记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平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中发现不寻常的事。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三、指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作,有许多优美的文章与片断,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景物描写真实逼真,记人叙事活灵活现,很适合学生阅读。我将课文中的点滴渗透到作文教学上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结合学生实际,当堂让学生写片断,进行词句训练,通过多读多记多练,积累的材料多了,学生写作之时,各种素材就会从脑海里呈现出来,语言就会像涓涓溪水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尤其是名家名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素材的拓展。再次,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述方法,都能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学生能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学生有了写作营养,那么,就能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以点带面、互阅互改、全面普开

作文批改不仅有“导写”的作用,而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批改作文中,大多教师采用自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法,我的做法与他们有点不同。我每带一届学生,都精心制订三年学生批改作文计划,从七年级新生抓起。第一步:有目的地培养部分写作基础好的优秀生,指导他们批改。批改原则是:读整篇、抓主题、看段落、找句子、划词语、圈错字、画标点、写简评。把批改作文的钥匙交给优秀生,他们很快变为主角。改完后,教师进行浏览,然后给他们开小会总结表扬。改得离谱的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让优秀生与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当面点评,因为学生之间交流容易接受,利于提高两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写作兴趣。第二步:从参与,全面开花。让基础好的优秀生参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迪,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差的作文时,会从中得到教训。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互改,即集体互改,在改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持不同看法,允许学生争辩评判。小集体解决不了,教师当场综合进行总结点评。通过讨论争辩,有利于调动学生改作的热情,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审题、选材、立意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动笔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五、搭建展示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

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教师应该为学生作文创造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一是对那些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努力找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也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同时给他们登上讲台让他们介绍自己写作成功的一面,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稍高要求,且让他们把自己写作时的思路向全班同学介绍。二是我经常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做优差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使他们共同分享写作的成果。搭建展示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

我深信:语文教师能合理开发农村资源,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家乡之美,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方法,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农村初中生是完全有能力写好作文的。

上一篇:《黄河颂》中黄河入海辨析 下一篇: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