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学科中的景观生态学

时间:2022-09-20 06:28:04

道路学科中的景观生态学

摘要:道路具有重要的景观生态影响,是道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道路生态学的定义,概括了道路生态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并提出了道路生态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道路 道路生态学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316-01

1、引言

道路作为一种基础性设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该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道路中去,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路生态学。在国内,道路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坡生态恢复、绿化设计、道路环境污染等方面,而真正涉及到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就比较的少。道路是以完成交通运输为主要目的的, 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就要求公路建设必须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2、道路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道路生态学是研究道路、道路网络空间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道路景观评价及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道路景观中集成生态、地理、经济和人文各要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生态、文化及美学价值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把人―车―路这种人工系统和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生态科学、道路科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

2.1生物调查

道路生态学领域中常见的生物调查是指通过对道路影响区域的物种组成、迁移和死亡率等因子的调查,统计分析道路对物种生存或迁移的影响。传统的生物调查方法是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样地或样带(线),对区域的物种组成成分、密度等进行基本调查,或对道路致死事件的统计,以此分析道路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生物调查方法可以很好地将研究区的生物生存状况与道路影响结合到一起,反映道路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程度。

2.2道路缓冲区/影响区分析

道路缓冲区分析是道路生态学中问题研究最常见的分析方法之一,是指在ArcGIS/View支持下对道路进行buffer处理,以研究道路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常见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包括单一缓冲区和累计缓冲区分析2种方法。

道路影响区分析是指对道路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与生物调查等结合到一起,是研究道路生态影响的主要方法。

2.3叠图分析

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道路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手段,图层叠加分析方法是被普遍利用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叠图分析是指将2个或2个以上的图层一相同的空间位置叠加到一起,通过图形和属性的运算,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图层叠加与道路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成为道路生态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即将道路缓冲区与道路沿线的景观图、土地利用图等空间数据叠加带一起,分析道路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叠图分析是研究道路密度对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影响的惯用方法,通过与区域景观属性等图层的叠加,可以很好地将道路密度与分布反映到空间上,以便研究道路密度区域景观格局等属性的影响。

2.4综合分析

道路只是众多导致沿线物种生境丧失和景观破碎化的人为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将其他可能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方法是结合道路影响的其他因素,进而全面考虑道路与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从多方面分析道路的影响,并寻求其在众多影响因子中的权重和相互关系。

3、问题与展望

道路景观生态学在我国是个较新的领域,许多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通过道路到道路学态学,再到道路景观生态学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成果。而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国有关道路景观生态学还存在着一下问题:(1)起步晚,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研究基础薄弱;(2)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分散;(3)有关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对道路影响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4)景观问题的研究尺度大、时段少,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适宜性不高。

我们应该通过借鉴国外道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结合本国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道路景观生态学进行综合研究。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强对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探索。目前,定量评价道路网络的景观破碎化效应是国际上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难点,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沿性研究,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道路景观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而道路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5,14(6):74-77

[2]张慧,沈渭寿,张华等.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3):20-23

[3]Forman RTT,Sperling D,Bissonette JA.et al. 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 [M].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2

[4]董常晖,徐燕.2004.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交通环保,25(1):44-47

[5]王云,崔鹏,李海峰.2006.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8(2):90-95

[6]梅晓丹.2004.浅谈GIS在道路生态学中的应用.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4):105-108

上一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情感有始有终